2月3日下午,区文广旅体局组织丽水鼓词、剪纸和闹荷船等非遗项目在大港头参加由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1浙江侨乡中国年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古堰画乡分会场录播活动。
受疫情影响,一场线上的融媒体直播活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将年味带给海内外华侨和国际友人,使广大侨胞隔山跨海也能感受到欢度春节的喜庆氛围。
丽水鼓词是在浙江西南部丽水市,以及所管辖的莲都(原丽水县)、缙云、云和、松阳、景宁和青田各县流行的,以丽水方言说唱相间表演的曲艺形式。因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故称“丽水鼓词”。丽水鼓词调由上下两句组成,以宫调式为主,上句或落“商”、或落“羽”,或落“角”,下句都落“言”,调式相当稳定。唱词以七字句为主,通常四句为一段。根据调式的变化,演唱曲调有高调、低调、平调、紧流水等。2014年,丽水鼓词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在中国农村流传广泛、历史悠久。按地域分,剪纸可分为南方系,北方系,江浙系。据《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永康、浦江、磐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花样。浙江剪纸中的戏曲窗花有独到之处,其擅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在大的影像轮廓中剪出细阴线,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都增添成色。
闹荷船,又名旱船,在莲都区流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碧湖镇区域尤为兴盛。早在庆祝抗日胜利时期荷船队伍就较为庞大。
目前,闹荷船已被列入莲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中有村民、居民、个体工商户、退休职工,也有学生。由于闹荷船是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健身的传统文艺活动,群众参与闹荷船的热情颇高。碧湖荷船曾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踩街活动或比赛,均受市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