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部门动态
点亮绿水青山间的颗颗明珠 ——交通建设为丽水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发布时间:2021-04-19 10:06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几十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脱贫致富奔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离不开“路”的支持,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来说尤为如此。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乡村犹如绿水青山间的颗颗明珠,虽然璀璨却不耀眼,因为山高路远,许多人都未曾亲历过它们的真面目,因为偏隅一方,它们与外界的联通少之又少。

而如今,一条条平坦崭新的四好农村路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到处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一条条碧波如画的航道成为连接着绿水青山的美丽丝带。“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公路水运投资283.7亿元,较“十二五”增长40.1%;在全省任务最重的三个市中率先实现全市建制村客车“村村通”,惠及40多万山区群众;率先推进农村公路财产保险、渡运公交化改革和高速公路信用治超等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工作经验;圆满完成了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三年行动计划等攻坚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丽水广大乡村的振兴插上了腾飞翅膀。

用心铺好“民生路” 点亮乡村“幸福梦”

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和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朱黄村是庆元县黄田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最大的行政村,拥有毛竹面积7500余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辈生活在朱黄村的村民,靠着漫山遍野的毛竹讨生活。朱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土根介绍,“从前受运输条件限制,村民运毛竹只能靠肩挑背扛,双脚是他们重要的交通工具。竹笋的新鲜程度在价格上差别很大,运输用时久,竹笋卖不上好价钱,村民辛苦得不到回报。如今,‘四好农村路’提升扩建后,朱黄村的毛竹、竹笋都可以及时运出去了,这条路村民盼望了30多年!”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坚持将建设农村公路作为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按照《浙江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的要求,围绕“抓建设、抓管养、抓运营、抓保障”“四个抓”不放松,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为了将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我市统一编制了市、县两级《“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规划一张图、全市一盘棋,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持续提升路况水平;采用路面拓宽、局部弯道改善、增设错车道等综合方式对全市438条农村公路进行提升改造,涉及路线2203公里,全面改善行车条件;实施通乡镇、景区公路494公里,通自然村公路453公里,畅通地域联动发展经络,构建起内畅外联的大格局。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4253公里,20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100%通达,路面100%硬化。

交通出行,安全第一。全省计划三年打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0公里,我市任务量达到3380公里,全省占比最重。为此,我市交通部门深入摸清底数,全面抓紧治理安全隐患,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计划,累计实施3801公里,超额实现任务目标。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421公里,实现农村公路临水临崖落差4米以上路段安全防护设施全覆盖。

除了建得起,还要管得好。为此,我市制定了管养责任分级制度,以三级“路长制”市域全覆盖为抓手,细化县、乡、村管养任务,明确路长的职责和权限,落实日常巡查责任,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同时,高标准建设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打造了92个省级规范化管理站,有效提升基层管养能力;另外,各地还不断开展模式创新,云和探索养护巡查员总承包制度,专人专职协助服务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遂昌等县推行应用“路长制APP”,实现县域内公路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我市共完成新改建提升农村公路9254公里,工程量占全省五分之一,排名全省第二;完成钢制护栏3421公里,占全省四分之一,排名全省第一,实现了“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舟行碧波“画中游” 美丽渡口“渡民生”

“以前,航班总是不固定、不准点,非常不方便,如今坐船跟坐公交一样,而且还是免费的,大家都十分欢迎。”经常往返于美丽绿草渡口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岭根源村村民吴远平深有感触。近年来,景宁大力推进美丽渡口建设,让渡口不仅仅成为方便百姓们出行交通线,也成为了一道畲族水乡靓丽的风景线。

青山绵绵,碧水悠悠,美丽渡运“渡民生”,渡运公交化改革作为丽水“四好农村路”水路建设的创新成果,正不断释放“民生红利”,为百姓的幸福出行添福加码。

据了解,我市通航航道里程约470.8km,主要分布在瓯江水系“一江三支,四大库区”中,牵涉7个县(市、区),33个镇,72个行政村,年渡运量为120多万人次,经过撤并,从104个渡口减少到目前71个渡口。近年来,按照美丽渡口创建,我市对现有的渡口实施渡埠、渡船提升改造,为涉渡区域群众改善了出行条件,努力把我市美丽渡口工作推向深入,积极创建更高标准的“品质渡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以前,我们卖板栗、蔬菜要好几天才能出来一次,而现在每天都可以去县城做买卖了。”景宁杨绿湖村村民杨东洪说起渡运公交化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时也是赞不绝口。渡运公交化以后,每天早晚都有一班船,村民可以随时赶集去交易,能把东西卖个好价钱了。

景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行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渡船定时发,乘客免费坐”的好政策让来往乘坐渡船的百姓心里的幸福感满满。

在浙江海拔最高的渡口―—松阳县谢村水库的大岭里主渡埠,一进门口就可以看到悠然雅致的高端民宿——陌领·浮光。沿着渡口接线道路一路行进,户外秋干、露天游泳池、玻璃休息厅以及两侧的花草树木,让人赏心悦目。

“每天只要出船,在第一趟出发前和最后一趟回来后,我都会清扫一下卫生,有时还会用水泵来冲洗。游客们看到这里舒适整洁的环境很开心,我们脸上也有光。”渡工李财发说。

美丽的渡口与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历史风貌等浑然一体,让游客近距离体会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从遂昌县湖山乡水库码头出发,乘坐15分钟渡船,便可在黄泥岭码头下船,进入四面环水的黄泥岭村。古朴幽静的“躬耕书院”就坐落在这个背山面湖、一片寂静的美丽小山岙里。“现在许多游客乘着渡船来到‘躬耕书院’,聆听孩子们天籁般的童声,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说起这些年的变化,黄泥岭村村主任叶素珍深有感触。

青田的渡北码头,景宁的畲乡古镇游船码头,以及美丽的“十里云河”……这些美丽的渡口与各大景点相映成趣,依托优质的绿色山水生态优势,为丽水“美丽渡口+乡村旅游”创造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积极探索新机制 道路“病灶”有良方

2019年,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缙云县、遂昌县、龙泉市等地部分道路被严重损坏,三地保险公司赔付5442万元,三地保费支出仅为777万元。不仅如此,试点县保险公司赔付资金在灾害勘查后3-5个工作日内到位,其中较小规模水毁灾害修复时间由10天缩至1天,大规模灾害修复时间由3-6个月缩减至1个月以内。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护好、运营好,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我市积极探索的农村公路财产保险新机制不仅有效激发了管养动力,还成为省交通运输厅重点推荐的可复制推广经验。

我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5804公里,而农村公路就有14253公里,占比超过了90%,其中大部分农村公路邻水邻崖,在汛期灾毁多发,灾后的修复资金筹集难、支付速度慢、修复不及时等“管养”短板较为明显。

为此,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深化农村公路财产保险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出险及时报、资金及时到、损毁及时修”的丽水农村公路财产保险机制。2020年,我市率先完成全省首例农村公路财产综合保险全市统一招标,推动公路财产保险机制迭代升级。目前,累计保费投入1.29亿元,获得理赔资金2.42亿元。

在探索财险保障管养新机制方面,我市建立起险企与乡镇的先行赔付机制,明确理赔服务、损毁金额、保险费率、灾后修复、款项流转等“六标准”以及每个参保单位的免赔额度和赔偿最高限额。市级层面统一公开招投标向险企购买保险产品,形成“乡镇报险—三方核定(险企、公路、乡镇)—险企拨付资金—乡镇修复—三方验收”的管护运作模式。我市还发挥财险保障管养新优势,将保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实行合同化管理。

在构建财险保障管养新模式上,我市针对重大案件创新“已损速赔”模式,承诺在5个工作日内预付初步达成赔偿金额的80%。如2016年9月,遂昌县苏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致农村公路损毁,相关险企当晚勘查,迅速启动理赔500万元的赔付程序。同时,由险企组建专业养护队伍,专业理赔员兼巡查员,乡镇一级养护人员上路率由原来的40%提升至100%。

未来,丽水将全域统筹搭建统一指挥平台,创新推动“保险+服务”的融合和“保险+养护”模式,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为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助力“大花园”建设,护航1.42万公里乡村振兴路,推进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大山深处有人家 “精品道路”美如画

每到周末,坐落于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的先锋书店热闹非凡,大批游客蜂拥而至,村里的精品民宿云影心谷、飞茑集等也是一房难求。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偏居一隅的小山村,因交通不便、产业匮乏,古村慢慢成了萧条破败的“空心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乡贤能人的努力下,吸引了资本和游客的青睐,古村绽放了新光彩,但原先狭窄崎岖的老公路一直是当地旅游发展的一块“心病”。

去年,松阳积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针对陈家铺农村公路提升工程,首次实施了白改黑项目,不仅为全线安装了钢质护栏,还对路面进行了提升,使车辆交汇更为便捷,路面线型更加美观,行车更为舒适,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称赞。这个小小悬崖上的小村,如今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旅游收入达1200多万元,成了“山区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名副其实的典范。

其实,这只是我市交通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乡村精品道路将大山中的“明珠”串联起,绘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近日,我省公布了“2020年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及特色精品道路”评选结果,我市松阳县摄影四都线、青田县千峡探源美丽乡村精品线、遂昌县“湖光山色”风景线、景宁溪杉线(青景庆县道)及庆元县龙后线(淤上至安南段)获评“2020年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其中,松阳县摄影四都线、青田县千峡探源美丽乡村精品线同时获评“2020年省级特色精品道路”。

松阳县摄影四都线,全线长26公里,沿途经过西屏街道北山村、西坌村,四都乡西坑村、陈家铺村等村庄,以景观摄影采风为特色,在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松阳县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打造多个摄影景观点和休闲凉亭,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及游客提供了便捷、美丽、安全的公路环境。

青田县千峡探源美丽乡村精品线,起于瓯南街道湖边村,终于北山小镇,全线长38公里,以主要风景道为纽带串联沿线瓯南街道、仁宫乡、巨浦乡、北山镇四个乡镇,是集文化、生态、产业、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文明综合体,可谓“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下一步,青田县将继续以该主要风景道为纽带,充分推动沿线文旅经济产业发展,将“千峡探源”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成“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美丽风景线。

遂昌县“湖光山色”风景线,起于峡口门,终于应村乡,全线长约42公里。项目对标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四个全国领先”和创建示范县的目标要求,投资约4千万元完成港湾式停靠站建设、观景点位创建、公路绿化升级与修复、安防设施完善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

景宁溪杉线(青景庆县道),起于大均乡大赤坑村,终于大均乡梅花圩村,全线长约10.9公里,贯穿大赤坑、大均、梅花圩、李宝、新庄、泉坑、伏叶等7个节点村,是通往“中国畲乡之窗”4A级景区的重要通道,整条道路蜿蜒绵亘,犹如一幅山水画卷,向人们徐徐展开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的“畲乡之窗”,成为景宁全域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

庆元县龙后线(淤上至安南段),起于屏都街道菊水村后口自然村,终于安南乡安溪村,全线长15.3公里,贯穿屏都街道、淤上乡、隆宫乡、安南乡等4个乡镇(街道),是庆元入闽的要道,素有“风情边邑、诗画长廊”的美誉。2009年以来,庆元县先后筹资约3亿元,对全线实施提级改造和环境整治,还在公路沿线增设坑里、黄泥弄、山根、吾田头、里地口等8个精品景观节点,成功打造一条“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美丽风景线。

一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通过水运路网的不断优化加密,如今,处州大地上架起了一条条产业之路、生态之路、致富之路,从此乡村振兴不再难,绿水青山挖金银。

来源:丽水日报 文/麻萌楠 吴锡平 何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