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濂村古建筑群位于遂昌县云峰镇长濂村。长濂村呈块状聚落,村前濂溪,村中主道路由祠堂前街和祠堂后街组成“丁”字形布局,巷弄与主街曲折相接,有明清古建筑30多座。2002年起,遂昌县城青年路拆迁的12座明清建筑迁移至此,修复鞍山书院,整修古民居,村景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成为休闲旅游的胜地。2005年,长濂村古建筑群——郑氏宗祠、郑秉厚府第、绣楼、蒙童书堂、公正亭、滋德堂、宝俭堂被合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大门
郑氏宗祠位于长濂村中心,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建。祠坐北朝南,二进五开间两厢式砖木结构。祠前两臂原有钟鼓楼,两墙边设跨路砖拱门,路南水坑边设石望柱栏板,坑南有公正亭。宗祠砖筑门墙,门前条石台阶,门额“郑氏宗祠”四字砖刻匾,右直置“嘉靖辛亥立”。门脸墨书楹联。二层花砖挑檐,檐下四攒斗拱。
郑氏宗祠内景
一进明间为戏台,二进为享堂,设牌位龛。木质柱础,明间有覆盘,梭形柱。阶沿天井条石铺砌,方砖墁地。
四合院式院落
祠内东西厢立明嘉靖年间“高林郑氏祠堂碑记”、“郑氏重建祠堂碑记”各一方。
二、郑秉厚府第
郑秉厚府第位于长濂村中心,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为郑秉厚任吏科给事中时所建,取号“明德堂”,后续建东南部绣楼和蒙童书堂。府第平面呈“品”字形,北侧有报房、一二道大门、马房和附屋。建筑在择址、朝向、布局方面显示出因地制宜,现实灵活,藏而不露的特点。郑秉厚府第院落中轴线
一道门朝东北,一间二柱直棂栅门,门内庭石拼花。二道门朝东南,砖筑门墙,石库大门,门前抱鼓石。
郑秉厚府第第二重砖砌门楼
门楼下的雕花抱鼓石
门内过道折向西北正屋。正屋二进五开间两厢式,一进东北厢脊柱间设木质大门。一二进梁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阶沿天井条石铺砌,方砖墁地。
郑秉厚府第内景
檐口有飞椽,屋面施望砖。绣楼位于正屋东南,一进三开间楼房,面积42.43平方米。梁架穿斗结构,明间前檐木质月洞门,次间板壁间设八卦纹花格窗,楼沿设工字格槛栏。前面小院,后部小花园。
蒙童书堂位于绣楼东南,一进三开间两厢式,面积89.23平方米。梁架穿斗结构,明间露明,次间设楼,前檐设廊。
三、滋德堂
位于长濂村东部,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坐东朝西。一进三开间前后两厢式,面宽13.59米,进深16.75米,面积223.96平方米。南边厢设大门,砖筑门墙,门额花砖门罩。
滋德堂正厅
天井前沿水磨砖墙,阶沿天井条石铺砌。明间正厅,后设香火堂,两侧小天井。
滋德堂前天井
梁架穿斗结构,木质柱础,梭形柱,方砖墁地,四周砖砌封火山墙。
四、.宝俭堂
位于长濂村中心,建于清中期,一进五开间前后天井两厢式楼房,面宽21.29米,进深26.58米,占地面积499.46平方米。屋后为村路,后墙北部设外大门,木构门亭,门内通道。
宝俭堂正厅、厢房、天井
正屋北前厢设砖砌门楼,门额砖雕花卉图案,两边饰垂莲砖柱,门额上四攒花砖拱,二层花砖挑檐。正屋五开间,前设大天井两边厢,明间正厅后部设香火堂,两边小天井,两侧边厢。
宝俭堂砖雕门楼
梁架穿斗结构,檐柱施牛腿,正屋次间和边厢设花格门窗,雕刻精细,今保存的一扇窗棂间雕刻“百寿图”。方砖墁地,条石阶沿,天井卵石拼花铺砌,封火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