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丽水市河流水系发达,水网密集,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 赋,河道砂石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量较大。过去,河道砂石资源开采存在多头管理、供需结构失衡、生态破坏 严重等管理乱象。为进一步保护和科学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该市自2020年11月起,在全市开展河道砂石资源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有效手段、闭环路径,实现砂石资源“一条龙”治理,全天候管控。
一、多部门协同攥紧整治“重拳”
一是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专班化运行。市政府高度重视砂石资源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河道砂石资源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水利部门牵头检察、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组建业务对口、程序配套、执法有力的系统专班。砂石资源专项整治有效推进,一改以往多部门衔接难、整治周期长、执法松散、案件办理不系统的状况。
二是高标准制定河道采砂整治制度。整治专班把理顺机制流程作为系统整治的先手棋。紧紧围绕“抓两头、盯中间”工作总体思路,即紧抓合法采砂审批和非法采砂处罚,盯住全过程采砂痕迹的总体导向。结合属地实际,专门制定“工作推进、砂石利用管理、案件审核、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工作考核”6 个专项制度。依托“六项制度”的有效运行,切实规范涉河砂石的管理、 使用及查处等环节的流程,为全市各地标准化开展砂石资源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六项制度”执行以来有效缩短办案时间至90天以内,全面提高了办案效率。
三是高强度推进违法案件办理。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执法部门累计开展日常巡查、联合执法3136次,出动人员7308人次,累计巡查暗访29610公里。整治期间共立案139起,其中行政立案136起(已结案74起,共罚没款166万元),刑事立案3起(据公安部门调查,案值超千万元),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8人,依法处罚施工企业12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3家),检察院向行政机关发送检察建议书4份。处理案件量数倍于往年,涉案金额为前三年总和7倍以上。
二、“天地人”布网形成立体“智管”
一是借助卫星传感,迭代“天眼”高效捕捉。充分发挥“天、地、人”立体式监控手段,迭代更新科技应用助力高效捕捉违法行为。与航天五院开展专门场景合作,每月一次对全市水域进行卫星监管拍摄,并通过卫星图谱比对,及时掌握各地的水域变化情况,有效提升监管覆盖面。截至目前,已经形成比对图谱10张,为详细掌握全市砂石资源本底状况奠定了基础。
二是广布监控探头,升级“地眼”精准智控。重点推进河道
(水库)智能监管场景化应用建设,推进9县(市、区)累计完成河道采砂风险点监控安装787个,完成涉水工程砂石利用现场视频监控安装236个,遍布河道节点的视频探头形成了密集交织的监控网,提升了整治工作的时效性。仅今年以来,通过探头拍摄的视频已经发现非法采砂案件3起,锁定非法采砂证据2起。
三是优化河长制度,加强“人眼”有力监督。利用“丽水河湖长”巡河平台,将河道砂石资源管理工作列入全市2900多名河长的职责范围,创新设置“河长+县级巡查”“河长+工程业主巡查”“河长+行业巡查”“河长+媒体监督”“河长+群众举报”的 “河长+”体系,通过“河长+”发现并查处非法采砂案件28起。龙泉市通过“河长+”监督,在今年国庆期间查处2起非法采砂案件。同时,积极发动群众通过手机移动端建立“民间河长”监督举报机制,切实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行动当中。
三、市县乡联动打造生态“闭环”
一是标准化推进市县同频共振。在市级专班机制的牵头抓总下,全市下属9县(市、区)在第一时间参照市级模式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属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实施,莲都、松阳等区县分别出台了采砂整治工作方案。全市各级均高度统一思 想,高规格、大力度推进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常态化暗访全面调动乡镇。市级专班明确专人专职,针对乡镇河道问题高发河段,以“四不两直”的形式不间断地对全 市涉水工程及重要水域开展“地毯式”的督查暗访,累计送达交 办事项100件,其中被查实立案处理40起。积极推动乡镇将涉水非法采砂行为纳入村两委换届选举考核内容,截至目前,因监管不力被提醒谈话、通报批评2人,1名村干部被取消继续参选两委资格,责令其退出村两委。
三是科学化治理构建生态闭环。立足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科学评估河道砂石利用水平,在重拳处理违法案件处罚的同时,优化砂石采用科学审批,将河道砂石资源纳入水生态产品价值进行 GEP 相关指标核算,从生态系统服务口径,确保河道承载力和资源合理开发形成动态平衡和完整可持续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