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作为串联市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关键节点,估算投资约8.5亿元,以“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为建设载体,依托丽水市优越的生态条件,释放项目提升的巨大效能,实现市域水系的互联互通,擦亮丽水“诗画浙江大花园”核心区的城市名片。
(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效果图)
一是保护为先,以源头治理贯彻生态理念。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协同推进岸上岸下及上游下游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空间多样性保护和修复,加强区域整体保护和塑造。以保护为出发点,通过涵养植被、水土保持等相关措施,发挥工程的沿线整治效应,改善流域内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以严格管控为落脚点,以新建设的19.03公里滨江步道为中心,在流域范围内严格执行国家、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禁止“乱堆、乱建、乱占、乱采”,避免人为破坏威胁河湖生态。
二是整治为要,以精准施策推动河段修复。按照“清、整、种、景”的思路进行生态修复。“清”即清除挡水淤积体、清理生活垃圾;“整”即修整滩形、归并碎地、平整滩面;“种”即通过种植适宜河滨生长的当地植物,利用根茎固滩、拦污、净水;“景”即顺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自然构景,使得山水林湖草元素协调融合。工程选取受人为活动破坏严重导致生态退化的8处河段点位进行修复,涉及滩地面积总计634.6亩,打通沿线绿道生态堵点,形成了生态人居幸福河样板。
(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现状图)
三是安全为体,以规划建设打造防洪闭环。综合《瓯江流域综合规划》《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在已建防洪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齐堤防、防汛道路等防洪薄弱短板,工程范围内堤顶提升23.55公里,新建护岸工程965米,能够满足城区50年一遇、其他段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同时保留河堤、石滩、滩林等资源,利用干砌卵石、松木桩、草坡入水等天然材料,将生态元素融入防洪圈,通过防洪保障与生态保持两相并举的形式,实现了“安全”与“生态”的融合共存。
四是文化为翼,以生态长廊助力水旅融合。山水林田湖草的修复与提升,映衬瓯江沿线涉水古迹更显姿色,再现了一批“浓重乡愁印记、丰富历史内涵、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亮点。工程新建桥梁8.5公里,解决了大溪水岸因山体、高差等因素造成的天然阻隔,连接了沿线10余个重要旅游景区和旅游开发板块,打通了古堰画乡与南明湖的生态长廊。借助处州古韵、黄金水道、非遗文化、民俗节庆、画乡风情、自然风貌、名优名产七大风情,实现了生态、休闲、文旅各要素和谐统一的水旅融合模式,充分展现“瓯江画廊、丝路印象”的百里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