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近年来,缙云县大力推广“茭鸭共生”模式,为产业发展搭框架、拓空间、促带富,持续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就业、特别是解决老龄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作出突出贡献。全县从事“茭鸭共生”相关产业的农民3.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妇女占30%以上;2021年,“茭鸭共生”模式实现亩产值2万余元,茭白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5亿元,麻鸭总产值近20亿元;“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一、古法新用筑牢产业框架
一是深挖古法,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缙云茭白和麻鸭共生模式历史悠久,茭白为麻鸭提供了极佳的栖息环境,麻鸭取食茭田中的杂草、害虫、螺、浮萍等,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推广“茭鸭共生”模式1万亩,实现每亩茭白田化肥减量7.8公斤、农药减量22.4毫升,有效降低茭白面源污染。
二是古今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在“茭鸭共生”基础上,该县通过不断探索试验,创新单季茭“一茬两收”种植模式,加上茭白冷库贮藏,可实现周年供应,每亩茭白田可实现茭白收益3万元、麻鸭收益1000多元,效益是传统茭白种植的2-3倍。
三是打造品牌,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创立“有缙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统一包装、宣传、展销,把民间口碑转化为品牌价值,以“茭鸭共生”模式产出的缙云茭白市场售价5元/公斤、缙云麻鸭市场售价128元/只。
(茭鸭共生模式)
二、平台搭建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聚焦区域发展,突显产业规模效应。以缙云茭白成功创建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打造以壶镇镇、新建镇、大洋镇、前路乡为重点的茭白生产集群,连片造就茭白熠熠成海的奇景。目前,全县茭白种植面积6.58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国8%,年产茭白12.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8亿元。
二是聚焦规范发展,建大建强创业园区。重点打造缙云县农产品加工小微园、农创客产业提升创业园“两园驱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集加工、信息交易、展销、电商、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创客们“拎包入园”式创新创业园区,为缙云茭白和缙云麻鸭产业发展提供规范化场地。
三是聚焦长远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强化缙云茭白、缙云麻鸭地理标志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成缙云麻鸭保种场,存栏麻鸭超6000只;深入实施缙云茭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加快打造中国茭白产业科研基地、中国麻鸭育种基地,收集各地茭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保持茭白品种多样性,促进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
(茭白水旱轮作)
三、龙头培育引领共创共富
一是培育产业龙头,带动农民参与发展。鼓励生产经营大户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推广“茭鸭共生”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发展。如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春萌带动周边4500多农户种植茭白,并在浙川扶贫结对中帮助四川省南江县400多农户种植茭白脱贫,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二是培育技术人才,指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开设“茭鸭共生”模式、茭白绿色防控、麻鸭育种等系列培训,建立健全“传帮带”技术传承体系。每年开展茭白、麻鸭产业相关培训500余人次,累计培育“缙云茭白师傅”55名。
三是培育电商主体,加快促进价值转换。借力农村电商,拓展“茭鸭共生”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如浙江欣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新缙云麻鸭“厂播”“店播”模式,仅2021年“双十一”就实现产品一分钟点击量过亿,销售额超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