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乎基层百姓生活水准,关乎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对浙江、对丽水而言,更关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的成色。
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事件和贸易保护主义大挑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丽水坚持外抗疫情、内修体魄,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市消薄办创新推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四类“强村公司”运营项目统计,以期更加精准地统计、分析、指导全市深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
2021年,全市强村公司资产总额已达3.18亿元,是2017年底的70.8倍。全市年营收利润超过100万元的乡镇(街道)强村公司增速迅猛,势头良好,是2020年的5倍;全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90亿元,同比增长15.01%,较上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7.21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总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23.60%。全市854个省定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实现收入达标,占相对薄弱村总数的93.74%;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12个,占总村数的11.22%;全年各级强村公司实现盈利2.25亿元,实现分红1.47亿元,先后确定跨市“飞地”项目14个,总投资8.17亿元,覆盖行政村1491个,年回报约0.83亿元,在“飞地”项目带动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48.97%上升到2021年的52.61%,提高3.64个百分点。
莲都以“首位之区”的首善担当,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深化义乌—莲都山海协作,投资义乌高新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3000万元,年化固定收益率10%,每年增加强村公司收益300万元;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第一书记等帮扶资源,包装区域优质农产品,开展定向“消费帮扶”,最大限度拓宽增收渠道。
龙泉坚持项目化推动、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引领力,多元化增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力,从严化考核、增强集体经济发展落实力的“三化三力”工作法,共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树。2018年以来,龙泉累计有196个村投资2.417亿元,参与萧山、秀洲、五虎垟等3个“飞地”项目,累计获得5706万元的稳定收益。
青田通过出台计划、探索机制、形成模式、完善平台等方法,大抓项目、抢抓发展,有效破解山区村发展后劲不足、“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乡村发展基础。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4亿元,同比增长13.04%,经营性收入8974.86万元,同比增长28.1%,34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云和赤石乡赤石村充分发挥玫瑰花乡旅游资源优势,立足乡村振兴着力点,全面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业态,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2021年村集体经济创新高,总收入达63.2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1.11万元,同比均实现翻番。今年春节前,赤石村根据本村股权名单,对全村647名股东进行分红,每人分红300元,共计发放19万余元。
2021年庆元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261.78万元,同比增长14.19%,19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巩固提升任务,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完成率100%;此外,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县有14个村达到集体经济年总收入100万元以上,14个村达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乡镇强村公司营利能力显著提升,平均利润达到60.5万元。
缙云县紧紧围绕“强村富民 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获评全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考核优秀,实现“四连优”。全县253个行政村总收入2.35亿元,较上年增加3539.62万元,同比增长17.77%,增量全市第一;经营性收入1.47亿元,较上年增加3161.19万元,同比增长27.48%,增量全市第一。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41个(相对薄弱村122个);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185个;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44个。
遂昌县201个行政村大多处于偏远山区,发展空间有限,可用资源较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数量占比高达69.7%。近年来,遂昌县探索在地联建、村企共建、跨域抱团“光伏三法”,构建山区县光伏扶贫新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4年增长1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2021年度“消薄”工作考核成绩排名全市第一名,连续四年考核优秀。
松阳县全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真抓实干,拿出真金白银,使出真功硬招,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五年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1.69亿元,经营性收入为7616.75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速达到13.7%。该县还根据村庄的资源状况、区位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定位等,大胆探索盘活闲置资产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让“沉睡资源”变成“鲜活资产”,形成和总结了一套持续用好“造血”强村的六种模式。
景宁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屋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闯出了一条村集体致富之路。例如,大地乡强村公司联建光伏项目占地共35亩,利用的都是村里的荒山荒地,原本无人问津的土地现在摇身一变成为集体增收项目,既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也破解村集体持续增收的难题。该县还创新推动铁塔基站光伏建设,九龙乡总投资265.42万元的铁塔基站光伏发电项目现已开展建设,据悉该项目装机总容量450千瓦,占地面积0亩,在23个铁塔基站开展建设,采用余电上网模式,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万千瓦时,预计可为王湾、和顺等6个村合计增收26万元。
丽水经开区南明山街道紧握考核“指挥棒”,搭建输血“大桥梁”,用好资源“调色盘”,不断培育各村可持续“造血”的能力,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从“保基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21年,街道下辖27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覆盖,龙石村、章巷村、大源村、山根村等12个村年收入超过100万元,龙石村、大源村、张村村、吴垵村等10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超额完成了2021年丽水市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主要目标任务。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杨敏 通讯员 周若毅 蔡杨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