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秀山丽水 >> 资源物产
丽博观古·处州遗存—石门桥
时间:2022-05-05 09:3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广旅体局

丽水,旧称处州,地处浙西南,境邻闽东北,有“万山之都”、“四塞之国”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县邑始分于汉晋,州郡迭建于隋唐。处州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古迹之盛,蔚为大观。窥一斑而见全豹,“丽博观古·处州遗存”微周刊以图文形式带大家了解丽水的古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古迹。让我们一起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推动丽水文旅融合发展。

石门桥

石门桥位于云和县城新华街,跨黄溪(后溪),南北走向。古称大石头桥、青阳桥。民国元年(1912),洪水肆虐,众桥悉数冲毁,惟此桥坚如磐石,百姓度此逃生,因又得名“救命桥”。

桥系单孔五折边拱桥,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桥长约13米,面宽4米,净跨11米,桥下净空约3米(河床已抬高)。桥拱架为肋形五节条石折拱,每节6根,纵列直砌,转折处用横锁石承接。每节不等长。面层用宽0.5米,厚0.12米的石板横向铺设。两端现存各8级石阶。

桥东侧石梁上依稀可辨“梅九三”、“寅”、“建造”等字样,应为桥之建造残留题记。经查考有关方志、族谱,结合桥梁构造形制及风化程度等判断,石门桥约建于北宋。清同治三年版《云和县志》县城图中,可见阜安门内横跨于黄溪之上的石门桥有歇山顶桥屋。

折边拱构造

石门桥历史悠久,经千年风雨侵蚀,几度洪水冲刷,依然稳固。其石拱结构与义乌古月桥、建德西山桥相似,为早期石拱桥遗制,是研究古代石拱桥重要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