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丽水很热,多次突破40℃。但丽水也很清凉,对高山有着天然喜好的长三角游客一茬接一茬来丽水山区避暑,令高山民宿一房难求。
翻开丽水地图,凉意袭来。在北纬28度、东经120度的浙南林海,千米海拔以上的山峰就有3573座,年平均气温17.8℃,即便在盛夏酷暑也依然清风徐来。
显而易见,丽水夏日旅游的天然优势,就在于独特的高山气候和潜力巨大的康养“凉经济”。
“凉”资源变“热”产业
凌晨5点,遂昌高坪乡集镇的早市已是熙熙攘攘。
村民带着刚从地里采摘的蔬果,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同时赶来的,还有早起的游客,他们边逛边买,仔细挑选自己喜欢的山货。清晨的微风中,各种叫卖声、询价声、闲谈声交织在一起,热闹而欢快。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这个距县城还有53公里的高山村乡镇,7月以来,每周都有500多名游客前来纳凉避暑,直接催热当地的“避暑经济”,短短3周就拉动村民增收300余万元。
2008年开始,高坪积极响应“经营山水”发展战略,成功在省内乃至长三角形成一股“高坪旅游热”,“高坪避暑模式”成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典范。
在高坪,农民“一年买车、两年盖房”不是传说,2008年至今,全乡居民的存款额从500万元增加到1.6亿元,增长了32倍。
来自绍兴的游客杨阿姨拎着一袋袋刚采购的干货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年来高坪了,“高坪的瓜果蔬菜品质很好,山货也地道,明天一早我就回绍兴了,今天得多买点。”
40分钟后,各个摊位的货品已明显少去,不少村民准备收摊回家。“不到1小时,我挣了400元!”在早市摆摊的村民胡樟源告诉记者,虽然疫情的阴霾仍未散尽,但高坪的人气不减反增,游客量更胜去年。
同样热闹的还有高坪的农家乐。从2006年茶树坪村开出第一批农家乐,到如今全乡已有251户农户直接从事民宿农家乐经营,床位超过4250个,直接从业人员超过750人,202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00万元。
但“价格便宜管吃住”的1.0版乡村农家乐并不能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装修精致和服务全面的精品民宿,成为追求品质和个性化住宿的游客的最佳选择。在避暑经济带动下,不少投资商也瞄准了高坪这块不断升温的乡村旅游蛋糕,高坪乡间民宿从无到有,小而精致,风景无限。
位于茶树坪村的聚力蓝莓庄园就是高坪乡建成的三所精品民宿之一。2019年,通过乡政府牵线,应村村民应世洪从茶树坪村接手属于村集体的水稻仓储中心,打造谋划已久的乡村庄园。
”过去我一直为别人打造景观,现在终于能为自己建设宜居之地。”为了完善庄园业态、留住游客,应世洪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如今的聚力蓝莓庄园内果树茂盛,美式乡村民宿坐落其间,还获评了2021年度“丽水山居”精品民宿。每到节假日一房难求,不少杭州、上海的游客到这儿一住就是四五天,平均入住率超过了60%。
引人的是宜人温度,留人的则是耐看耐玩的风景。为了丰富农业观光资源,高坪乡还通过招商引资开发采摘园、小水果基地、园艺公司等旅游体验项目以及自然人文景点,真正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让“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
穷山村长出新业态
“偏远”二字,曾与缙云大洋镇如影随形,几乎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吃够了偏远之苦的大洋,不断做大避暑经济,尽情享受着“高山气候”之福。
作为缙云首个国家级生态镇,大洋最大的特点是“高”——平均海拔800米,其中大洋山海拔1500.6米,是括苍山脉第一高峰。高海拔带来了凉气候,夏季21.8℃的平均气温使其成为人人向往的“避暑仙乡”。
“每年夏天,我们农家乐、民宿都要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其中一半以上的客房都被长三角地区的游客预定了。有些客人年年都会来住上两三个月,把大洋视为第二个家。”大洋镇相关工作人员说。
从缙云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随着海拔渐渐增高,空气愈发凉爽,景色愈发奇美,每一次转弯都能揭开一片不同的景色:连绵叠翠的山峦、高低错落的奇石、清澈见底的潭水、飞流直下的瀑布……一切都是天然织就,美得绝不重样。
德馨农家乐老板朱小燕是广东人,嫁到大洋已有14年,她至今仍对第一次到大洋的感受记忆犹新;“从县城坐了2个多小时的客车才抵达,但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偏僻的位置,不便的交通,都无法阻止她从沿海奔向深山。婚后,朱小燕和丈夫在小镇上开出一家小吃店,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近年来,大洋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建起标准游泳池、篮球场、笼式足球场和星空萤地等年轻人喜爱的旅游配套设施,朱小燕看准时机,把家里空置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凭着多年开店的好手艺,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每到节假日,房间就会订满。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十几万元收入。”朱小燕笑着说,在家门口创业,少了在外打工的奔波,更重要的是能陪伴孩子成长。
静可焚香品茗,偷得浮生半日闲;动可登山戏水,此处风光亦无限。宜静宜动,宜游宜居。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大洋人在家门口办起民宿,吃上“生态旅游”这碗饭。
90后姑娘王煊煊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看到村庄的美丽蝶变,去年她决定回乡创业,把自家闲置的房子重新利用,开出一家民宿,“夏天生意特别好,今年的房间已经订到8月底了。”
截至目前,大洋镇共有农家乐20家,床位536张,年旅游接待量超过2.4万人,“神奇大洋,避暑天堂”的美誉也不胫而走。
打造避暑IP底气足
“夏天睡觉用不着空调,但一定少不了被子”,这是龙泉山上的村民对山中清凉生活的概括。
地处龙泉山山腰的兰巨乡炉岙村海拔1100多米,50多岁的村民蒋林松指着路边的一块菜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家的土地,过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它。”如今,蒋林松已不再靠土地维持生计,种植蔬菜更多是一种维持多年的习惯。
2006年,随着龙泉旅游兴市战略明确,蒋林松和两户村民将老房子重新装修,开出了农家乐。这一转变,也给“蒋林松”们带来回报,在第一年,村里不少人家就成了“万元户”,很快盖起了两层小楼房。现在,每年天气最热的两个月,蒋林松家的20多张客床天天爆满,每月都有3-4万元的收入。
为了提升民宿品质,兰巨乡专门邀请来自上海的设计师林占寰指导村民开展农家建设。在炉岙村居住的4个多月里,林占寰每天走家串户,大到村庄的整体建筑风格塑造、经营模式变革,小到床单该选什么质地、墙上挂画该呈现什么风格,都一一研究、指点。在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乡野元素基础上,农家乐变成了小酒店,炉岙村也随之越来越具特色和活力。
放眼丽水全市,50%以上的农家乐民宿都适宜避暑,“海拔400米以上,夏季平均气温比全省平均气温低10℃以上”是丽水打造避暑IP的底气。
林香聪是景宁大漈乡最早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之一,这几天,她家的农家乐生意非常火爆。“套车已经预定到8月底了,一天有200多个客人,大家都觉得又累又高兴。”林香聪说的“套车”,是指同一辆旅游车在一天内分别被两个旅游团队使用。套车越多,说明游客越多,这也是大漈每年旅游高峰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景宁,除了经济型农家乐受到旅游团队的喜爱,颜值更高、功能性更全的星级民宿同样受到散客追捧。在梅俚雪乡民宿,管家徐妙英正忙着打扫茶室。她告诉记者,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泡一杯农家茶,是当地传统待客之道,“最近客人多,一天泡一斤茶是常态。”与之相应的是云中大漈景区的发展速度——目前已培育特色农家乐民宿82家,各旅游景点日均接待游客超1200人,形成了集研学、疗休养、现代农业观光、康体健身、乡村美食、纳凉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模式。
如今的丽水高山村,早已不是山高路远、经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休闲避暑的最佳旅游目的地。站在山间林中,望着河水缓缓流淌,送走的是城市暑热,迎来的是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