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这是浙江晶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峰上班的形式,也是公司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状态。去年,晶睿公司用时58天完成企业外延厂房封顶,投产半年即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并同步实现盈利。将自身业务定位为6至12英寸硅外延片、4至8英寸面向智能感知系统应用的特种硅片,以及硅基GaN及SiC外延片制造商的晶睿公司,如同其生产的产品富有“高科技”一般,在丽水迎来了发展的“高速度”。
张峰介绍,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过去,我们国内用的半导体产品,几乎全部源于进口。近年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半导体产品进口受限,极大制约了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而事实上,大到光伏裂变器、电动汽车,小到电饭锅、LED灯,“凡是用电的地方都要用到半导体产品。”“卡脖子”技术亟待攻关推进。
张峰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材料物理专业,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诸多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对于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张峰而言,创业一直是他的梦想。
2020年前后,张峰带领团队前往国内多地考察,得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半导体产业,他辗转前来,亲身感受到当地相关部门“招商引商”的务实高效后,最终决定将项目落地丽水。有这么几个细节,使得张峰对经开区重商亲商的印象尤为深刻:2020年9月公司拿地,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即协调“桩机先行”,同年11月厂房建设破土动工;电力审批流程较多,管委会专门组织人员为企业服务,让这一环节至少提前一个月完成目标。好的营商环境,换来了企业的加速发展,截至今年5月,晶睿公司已累计在经开区投资近6亿元。
“如果把现代工业产业比喻成一个金字塔,那公司的产品就是塔基。半导体硅抛光片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材料,外延片则是在抛光片的基础上新生长一层硅单晶层。”晶睿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这样说。
今年以来,受海外疫情影响和全球电车市场的急速发展,芯片需求暴增,晶睿公司的单晶硅外延片需求也呈现“井喷”态势,产品订单量一路飘红。今年以来,晶睿公司产能达月均20万片,合作伙伴达到近60家。
在公司的无尘车间里,少有机器的轰鸣,SES630(多片炉)、Esther E320(单片炉)、全自动清洗设备等多条生产线,基本实现了产品的全自动化生产。然而,为了确保在手订单及时交付,企业全体员工士气高涨,以“奔跑”的姿态实现生产车间假期不停产,满负荷快马加鞭赶产量。张峰预计,今年全年公司销售额有望突破3亿元。
而与公司外延厂房仅一墙之隔的二期建设工地上,建筑工人们也在加班加点赶工期。张峰早已把目光聚焦在未来电动汽车的广阔市场上,尤其是汽车智能驾驶、智能感应系统等,这既是公司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的领域,也是公司突破国外技术限制的全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