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旧称处州,地处浙西南,境邻闽东北,有“万山之都”、“四塞之国”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县邑始分于汉晋,州郡迭建于隋唐。处州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古迹之盛,蔚为大观。窥一斑而见全豹,“丽博观古·处州遗存”微周刊以图文形式带大家了解丽水的古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古迹。让我们一起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推动丽水文旅融合发展。
处州廊桥(如龙桥)
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南侧,横跨举溪,因其势与后山山脊古松柏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状如飞奔之龙,故名。历史上,绕村而过二华里的举溪上曾建有十座桥梁,素有“二里十桥”的美誉。现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如龙桥、来凤桥、步蟾桥、白云桥、秆坑桥等五座风格各异的古代廊桥。如龙桥与村口的来凤桥位居月山村的两翼,遥相呼应。
如龙桥近景
据当地长者介绍,如龙桥始建于明初,现桥随脊枋上有“明天启五年……重新修造”等二十五字墨书题记。桥系编梁式木拱廊桥,南北走向,其结构由木拱架和廊屋两大部分构成,全长28.20米,面阔6米,净跨19.5米,拱高6.8米。
木拱架
木拱架外观呈八字形,内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插卯接组合而成,形成架设廊屋的拱架平面。桥面木板铺钉,盖廊屋九间。桥北堍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南堍设重檐桥亭,三面辟门,穿过桥亭是去闽古道。当心间重檐歇山顶,施藻井、层叠斗拱。
明间重檐藻井
当心间内设神龛,旧时为祀奉平水王大禹之所,神龛上额悬挂一古匾,上书“如龙桥”三个遒劲大字。桥身外壁鳞叠三层风雨板,桥栏处风雨板上开启小窗,用作采光和眺望。屋面施方椽、望板、小青瓦合铺。
如龙桥是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的时代最早的木拱廊桥,建筑构造复杂,工艺精湛,造型别致,集桥、楼、亭、阁于一体。整座桥的设计既考虑功能的完备,又兼顾了外观造型之美感,是现存木拱廊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首座列入“国保”的木拱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