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民生实事 >> “七优享”工程
丽水市深化技能人才“增技增收”提升山区共同富裕驱动力
发布时间:2023-11-02 16:07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府办

近年来,丽水市聚焦产业技术工人这一“扩中”“提低”的重点群体,以“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为抓手,主动出击,精准施策,着力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为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58万人,新增技能人才4.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5万人,成功入选浙派工匠“增技增收”试点地市。

一、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基本盘”

“按需培训”推动技能提升。2019年全市开始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等技能需求,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达31万人次,兑现补助资金2.4亿余元。强化培训链、产业链、就业链“三链协同”,形成“西餐大师”“缙云烧饼”等特色技能品牌,持续提升劳动者增技增收能效。如青田实施“西餐师傅”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举办培训班180多期,培训3.3万人次,推动4000多城乡居民就业创业。

“匠心育苗”强化院校建设。围绕助力“匠苗”成长,推进技工院校“上层次、建名校、创特色”,打造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有序衔接的技工教育体系,建立半导体工匠学院、烘焙学院、电商创业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初步构建起政企校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新生态。目前,机械装备智造、青瓷非遗、汽车空调智能制造3个专业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累计促成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200余对。

“以赛促训”搭建竞技平台。强化赛事培育,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涵盖电工、钳工、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工种,构建集技能展示、技艺切磋一体的“丽水技能大赛”竞技平台,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00余场,组织企业、职业院校等单位6000余人参赛,选拔培育高技能人才3072人。

二、激发企业技能培育“活水池”

实现技能评定自主转型。全面落实技能评价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评价”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实现技能人才评价政府主导向企业自主转变。协助企业结合生产服务实际,对本企业职工解决生产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和技术攻关能力分级分类评定,推动员工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目前,维康药业等90余家企业已开展自主评价;意尔康集团通过自主评价认定2653名技能人才,占企业一线员工58%。

推动技能绝学星火相传。紧扣企业发展需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激发技能大师传授技艺、技术攻关、推广绝技绝活积极性,以优质技能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陈爱明、陈永德)等各类工作室93家,涵盖机械制造、社会服务、传统工艺等40余个职业工种。

助力技能培育全链协同。在制定政策、审批项目时,充分考虑企业技能人才要素,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纳入政策享受、评优评先、项目审批评价因子,着力优化技能服务生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模式,推动企业与院校落地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三、打通技能人才增收“快车道”

“政策赋能”激发劳动活力。出台《丽水市2023-2025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行动计划》,完善技能劳动者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强化物质奖励,对制造业领域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分别给予每月2000元、3000元岗位津贴,连续补贴3年。对推荐参加国家和省技能大赛并获奖的选手,按国家和省奖励额度给予1:1配套支持。

“薪酬激励”增加技能收入。引导企业建立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构建技术技能价值评定薪酬结构,以岗位技能工资、技能津贴等形式,实现技能价值加速转化。如中广电器公司针对高级工以上的技能型员工,给予100-200元/月的岗位津贴。针对产业发展实施技能提升政策激励,分别给予“需求型”技师、高级技师1.8万元/年、1.2万元/年技能补助,享受3年,今年已累计发放各类补助400余万元。

“选树典型”提升人才地位。扩大高层次技能人才认定范围,将省技术能手、省级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市级首席技师、市“拔尖技能人才”等20余类技能人才纳入市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享受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红利”,如入选省技术能手人员可获得80万元住房补贴。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遴选培育,选树浙江工匠37名,浙江青年工匠124名,推荐领军代表到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