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3年以来,丽水公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以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为目标,深度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一、聚焦数智防控,突出高效治理
以“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推动公安工作数字化转型,数智赋能、改革创新,用科技信息化手段精准及时有效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为警务现代化打开新通道、开辟新境界。波次推进“智安小区”“智安单位”创建工作,突出技术赋能,构建“传统+科技”的智能防控新格局,形成立体化巡防体系。深化“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等技术,全面准确掌握基本治理要素,推动部门间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科技支撑手段智能化水平,推动基层警务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全面构建数字反诈体系,以反诈中心为依托,持续深化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机制、理念和战法的创新,提升事中反制阻断能力。
二、聚焦联动协防,突出协同治理
深入实施“跨区警务工程”,加强与毗邻省、市间的协作联动,以警务协作机制为样板,通过机制联建、信息联通、平安联防、纠纷联调、犯罪联打、应急联动的跨域“六联机制”,形成“省际、市际、县际、警务区”的区域警务一体化,实现跨区统筹、高效协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解决、解释、解气“三解”工作法修补社会关系,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规范群防群治,鼓励支持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聚焦“网上+网下”两大维度发动和依靠群众,推动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加大社会协同,全面融入浙江“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降发案、压警情、防风险,强化对各类治安要素的精准、动态、智能管控。全面构筑全民反诈防线,创新反诈影院、反诈后备箱、防骗手册,以专业劝阻、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等“沉浸式”警醒方式,帮助被骗群众从被动劝阻到主动觉醒。以“无诈单位”创建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精准宣传、全民宣传、持续宣传,让反诈宣传走进千家万户、渗入千行百业,今年以来,共评选出“无诈单位”118家,“无诈乡镇”49家,“无诈村(社)”333家。注重多部门联动,依托“党群连心·网格走亲”等平台载体,组建乡镇干部、公安民辅警、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共同参与的专业反诈宣传队伍193支,强力推进“敲门入户”行动。创新反诈宣传模式,联合学校、银行、运营商等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8000余场,营造“全民反诈”新氛围。
三、聚焦以打促防,突出精准治理
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加大预防和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通过开展断卡、净网等专项行动,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广泛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特点变化,彻底清除电信网络诈骗滋生土壤。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挖“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线索,搜集相关情报,深挖彻查有效线索,快速形成打击强大声势,实现“破一案、端一窝、打一伙、震一方”的效果。细化综合治安巡查、明查暗访、群众举报、围剿清查、专案侦查等查控措施,始终保持严管、严查、严打的高压震慑态势。
四、聚焦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治理
强化显性用警,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充分整合机关警力下沉到基层,科学设置“值守点”“必到点”“必巡线”,围绕夜宵排挡、闹市区等治安复杂区域开展步巡、车巡、无人机巡查,提升见警率与管事率。深化街面值守巡控,坚持屯警街面,将警力延伸至第一线,实现整体联动、快速反应、迅速集结,最大程度延伸安全触角。组织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暨“铸盾”系列集中统一行动,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在夜市、商圈、居民住宅区、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组织开展全覆盖巡防,推进车巡+步巡联防、机关支援基层,确保“多见警察、多见警灯、多见警车”,以7×24小时在线状态,推动千名警力下沉一线共铸“平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