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64458R/2023-44372 | 文号 | 丽农建复〔2023〕25号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何建芬代表:
您在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73号建议《关于打造“一县(市)一拳头农产品”全产业链区域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山区资源等优势,坚定不移走品牌化助推品质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品牌顶层设计、政策扶持、营销推广、宣传展示等方式,持续投入财政扶持资金2.86亿余元,开展农业品牌培训1.6万余人次,着力培育绿色产品品牌、优质企业品牌、特色区域公用品牌三大类农业品牌,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89个农业企业品牌、342个农产品品牌,2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商标数量达2245个。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335个、有机农产品27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19个。
一、关于‘制定“一县(市、区)一拳头产品”全产业链公用品牌打造规划。’的建议
1.市县联动,统筹规划。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在谋划出台《丽水市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形成市政府常务会议送审稿),着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构建基础扎实、链条完备的“一县一业、一业一链、一链一策”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市品质农业的深度、厚度。经调研论证,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做好“菜篮子”保供的前提下,计划从茶叶、食用菌、畜牧、蔬菜、水果、中药材、笋竹、油料和渔业等九大主导产业中,选择资源富集、易于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前景较好的茶叶、食用菌、畜牧、中医药大健康(中药材)、笋竹、油料等农业六大产业先行推进全产业链建设,蔬菜、水果、渔业等保供产业厚植一产发展基础。另外,2022年丽水各县(市、区)已经按照全市产业工作发展需要谋划了一县一业、一县一品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包括分年度实施目标、扶持政策等内容,旨在突出各地特色、重点产业,精准发力。
2.发挥“丽水山耕”品牌优势。2022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推出《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的前提条件是县域单品,即“产地名+产品名”。因此,以县域为单位选育1-2款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拳头产品、创建单品品牌优势明显,也是乘势而上。“丽水山耕”作为全国全品类品牌的首创,在县域单品有效支撑下,充分发挥市域的整合优势,发挥国企的市场化优势,发挥品牌的引领优势,以“市域全品、县域单品、企业精品”三级协同运作机制,赋能县(市、区)产业品牌发展,实现母子品牌间互促共进。目前,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会员总数523家,通过实施“丽水山耕+县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战略,覆盖全市菌、茶、果、蔬、药、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等九大主导产业,公布授权产品834款。
3.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丽水山耕”拳头产品培育评选办法(试行)》,通过对全市“丽水山耕”授权产品开发打造拳头产品进行综合评估筛选,梳理出一批体现丽水生态环境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并在市场有固定消费需求和良好声誉,已有较好发展基础,且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提升“丽水山耕”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申报主体,以全市的优质农产品为对象,每年评选出3款拳头产品,10款培育拳头产品。当年被列入拳头产品创建培育名单的,给予每个10万元奖补;对拳头产品开发达标,被评选为“丽水山耕”拳头产品的,给予每个30万元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拳头产品的打造和培育,确保评选成效得到持续巩固。2022年度已经成功评选第一批10个培育拳头产品(惠明茶、遂昌长粽、庆元香菇、青田杨梅、丽水枇杷、缙云菜干、松阳香茶、龙泉黑木耳、云和雪梨、青田稻鱼米)、3个拳头产品(松阳香茶、遂昌长棕、庆元香菇),共计发放190万奖补资金。
4.农合联建设助力品牌打造。市供销社以产业农合联建设为重点抓手,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助力“一县(市、区)一拳头产品”全产业链公用品牌打造。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产业农合联建设:一是先行先试。2015-2016年,我市缙云县作为浙江省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第一批推进县,在推进县乡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提出组建特色产业农合联,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产业农合联-缙云县杨梅产业农合联。二是全面推动。2017年-2019年,推广缙云县产业农合联建设探索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产业农合联组织建设,覆盖食用菌、茶叶、水果、高山蔬菜、中药材、畜牧、笋竹、油茶、渔业等九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9县(市、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粮食、水果等各类产业农合联63家,培育涉农主体会员3181个。三是规范提升。在产业农合联建设推进过程中,以市政府发文的形式,先后出台了《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丽水市产业农合联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产业农合联规范化建设的补充意见》,按照“一个产业带头人、一位首席专家、一个发展目标、一套扶持政策、一个管理团队、一套管理制度、一场产业服务活动、一个专业服务平台”的八个一标准,开展产业农合联建设。2020年至今,按照“八个一”标准开展规范化建设。目前,已经完成莲都区枇杷产业农合联等36家产业农合联规范化建设,通过规范化建设和专业服务开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农合联功能,在此基础上,支撑“一县(市、区)一拳头产品”全产业链公用品牌建设。
二、关于“定期组织拳头农产品专业展示展销会”的建议
1.做好常规营销推介。通过举办各类“采摘节”、节气节庆活动,推荐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乡村美食大会、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茶博会等农展会,并依托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强拳头农产品营销宣传推介,计划下半年组团参加浙江农业博览会、全国农交会等大型农展会,提高丽水拳头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积极组织申报省“263共富农产品”,龙泉的龙泉山《黑木耳》、遂昌的遂心龙《遂昌长粽》、青田的青田青《稻鱼米》、庆元的森皇《香菇》等15款产品被列入全省“263共富农产品”名单。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和“网上农博”、“鱼米之乡丽水馆”平台建设,刺激带动农业主体营销能力的提升。指导鼓励企业主体通过直播带货、抖音等平台推介销售。2022年网上农博平台累计上线农业主体405家,其中赋予浙农码的商家主体有405家,在售商品1692个,累计销售额达996.5万余元,商品销量8.51万单。累计举办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20场,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新媒体直播营销培训班15期、赴长三角地区开展交流对接和产品推介16次。2023年6月16日,作为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活动子活动的丽水市各县(市、区)“土特产”推介在上海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旨在通过展示丽水优质农产品,助力提升丽水本地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推介会上,丽水各县(市、区)推介代表分别通过VCR、情景剧、项目路演等方式,向上海市民依次推介了龙泉灵芝、青田杨梅、金奖惠明茶、缙云菜干、处州白莲、庆元香菇、遂昌长粽、云和雪梨、松阳煨盐鸡、松阳香肠等来自丽水各县(市、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2.突出市场导向。供应链建设方面,坚持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作为“丽水山耕”产品销售的重点目标市场。线上,构建“丽水山耕”产品线上销售矩阵,涵盖天猫、抖音、京东、快手、拼多多等平台,合计上架400余款产品。线下,完善“四仓四配两中心”仓储物流体系,2023年上半年新增“丽水-义乌,丽水-衢州”物流,创新链接丽水各县(市、区)强村公司,搭建供应链共享服务网络,运送1561批次产品;稳固与盒马鲜生合作,完成松阳花菇、龙泉鹿茸菇等4款生鲜品入驻。产品开发方面,开发“丽水山耕”拳头产品—遂昌长粽寓意款、礼盒款等6款式,投放烟草香溢购、浙江卫视中国蓝等线上平台,与物产中大、宁波供销集团等合作,目前销售近500万元。同时,自主或联合开发丽水山耕荒野茶(白茶)、缙云红薯片、菌菇礼盒等17款特色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宣传推广方面,“丽水山耕”优质农产品亮相“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发展闭门研讨会”、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介周、首届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上海推广周等活动;先后参加全国30余场品牌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下半年,筹备成立茶叶、菌菇等产业分会,聚焦主导产业攻难点、共发展,服务会员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等优质农产品认证,提升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切入云和雪梨、庆元甜橘柚等“丽水山耕”拳头产品打造,开发4款生鲜类产品,丰富菌菇汤包、零食礼盒、中秋礼盒等精品礼盒类产品库。坚持本地市场和长三角区域市场双向发力,携手金华供销社、金华邮政等多渠道布局金华市场,借力宁波供销、上海蔬菜集团等多平台拓展长三角市场,依托北京丽水商会资源,助力丽水农产品出丽进京,全面拓宽市场渠道。
3.供销体系赋能。以销售服务为突破口,通过数字赋能、区域联合、精品出口“三措并举”,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一是强化数字赋能。推行“数字供销进社区”,创新流动供销致富车“共享冰箱”项目,全市共设立服务点位16个,搭建社区安全便捷“菜篮子”。龙泉市供销社创新打造“供销e城”全产业链数字化销售平台。该电商平台成立至今,带动龙泉市蔬菜等产业销售额2.3亿元。二是打造供销平台。市县两级供销社,推动省内农合联跨域合作项目(协议)15个,与萧山、北仑等 17 地农合联(供销社)合作设立农产品专柜46个,先后组织开展或参加展销活动188余次,实现农产品销售2.18亿元,打造长三角精品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建设景宁600、庆元供销优选、龙泉农师、遂昌味道、莲都“山超”等一批营销联盟(共同体),推动农业主体抱团发展、扩大市场。松阳-平湖建设全省供销系统首个跨域合作项目,开通“山海快车”。三是推动精品出口。充分发挥青田的侨乡资源优势,青田县建立侨乡农品城海外合作仓2个,在国外设立专柜100个,各地会同海关等单位推动杨梅、茭白、竹笋、稻鱼米、山茶油、红糖等高山农产品出口,2022年带动农产品远销海外2500余万美元。通过多渠道建设,推动丽水优质农产品走出丽水、走出大山。
三、关于“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的建议
1.谋划顶层设计。《丽水市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送审稿)中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总链长,相关市领导分别任农业六大产业链链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副链长,相关单位为责任单位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制定本地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步建立全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全面梳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图谱,积极谋划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计划中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1800万元资金用于各项政策奖补和日常工作经费,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安排农业产业发展经费投入年均增幅达5%以上。拳头产品必定是从当地的主导产业中产生的,可以说政府对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支持,势必为拳头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2.做好招大引强。目前我市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市场与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科技化、园区化、互联网化结合不够。全市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仅有5家、省级50家,处于全省中下游。着眼现状,我们全面梳理谋划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图谱,着眼于全链条、各环节,引领性开辟农业制胜新赛道,创新农业招大引强新举措,加大用地用电、普惠金融等政策要素保障力度,健全农业项目“全链条”服务机制,引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头部企业。今年以来,高规格在广州、深圳、南昌、上海等地举办丽水农业产业“招大引强”活动,上半年共签订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额达64.5亿元,保障项目供地500亩以上。
3.强化“一盘棋”思想。拳头农产品全产业链区域品牌打造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要谋定即动,又要久久为功。我们市级各相关部门与各县(市、区)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认识,深刻领会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各方面应尽的责任、义务,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其牢固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强化质量管理、商标注册与保护、创建名牌的意识。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冒牌套牌、侵权等行为。市农业农村局也将积极推动与市农投公司、市供销社、各县(市、区)在拳头农产品选育、营销推广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指导,聚焦拳头农产品打造的重点领域,切入供应链标准化核心环节,形成“市县联动、政企协同”的工作格局,共同赋能拳头农产品打造。
感谢您对拳头农产品全产业链区域品牌打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廖小丽 郑海彪(市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578-2026751 传真:0578-2026726
邮编:323000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