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渔光互补’养殖园已产生80余万元效益,村均增收10万元以上。作为一名‘共富合伙人’,很有成就感!”昨日,庆元青鳗鱼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吴智青欣喜地说。
棚顶发电,棚下养鱼。“渔光互补”养殖园是庆元县淤上乡谋划建设的低碳农业产业园项目之一,通过招募吴智青等合伙人合作扩面发展,有效盘活了50亩闲置渔场,创新“产业+光伏”模式,让集体经济薄弱村共享“阳光收益”。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丽水,地广山高、村点分散、人口外流,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存在有资源无资本、有特产无产业的困境。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这些乡村,如何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如何实现振兴?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村庄经营,激活农村资源资产。
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丽水立足山区资源优势,组织实施“我在浙丽有个村”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招募计划,围绕特色产业、闲置房屋、适配项目、人力资源、发展意愿等建立“共富资源库”,面向全球招募一批有实力、有情怀、有想法的企业家、创业团队、致富带头人。
丽水针对招募村特色逐个“量身包装”,着重从“乡愁”维度切入,发布村情村貌、特色亮点和资源禀赋信息,讲好村庄“故事”、发好招募“声音”,形成组织上“动”起来、社会上“热”起来的“立体”局面,营造“共促、共建、共赢”的乡村干事创业氛围。
庆元组成18个“共富合伙人”招募团队,将涉农龙头企业、个体经营户、电商主播、金融主体等各方人才资源纳入团队共建范围,在市场销售、合资经营、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集智吸引示范项目6个,流转土地超1000亩,实现集体经济增收600余万元。
以“跨山统筹”党建联建为纽带,丽水通过入股合作、参与经营、场地租赁等方式将资源进行“合并打包”,构建资源充足、交通便利、要素齐全的招募新主体,盘活乡村沉睡资源,打破山区村“各自为战”的困局,形成“政府把方向、企业搞运营、市场来买单、村企共增收”的新格局。
龙泉推动住龙镇住溪等6个村共同入股强村公司、一并开展合伙人招募,落地1935研学基地建设,今年累计吸引游客11余万人次,实现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收入增长60余万元。
松阳县裕溪乡激活木岱坑村一汪清甜的山泉水,开发“浙松谷泉”天然饮用水项目。由乡强村公司牵头,引进杭州民本食品有限公司,整合木岱坑村、小槎村和内陈村共同出资1000余万元,走出一条“民企主导、国企助推、村资入股”的共富新路径。
根据村庄禀赋资源特点,丽水突出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谋划发展乡村产业,以打造农文旅融合为主线,落地百万元以上项目11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4个,充分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活力,助推强村富民提档增速。
依托千年稻鱼文化和石文化,青田县方山乡根头村吸引繁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等5名“共富合伙人”前来投资,共同谋划元宇宙农遗展示馆、田鱼干工坊等项目,并达成200万元新消费场景战略合作,推动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帮助引进美院工作室、牛栏咖啡等6个新业态。
缙云县大洋镇环湖村与园艺公司、大学教授、花卉专家等签订合作协议,优化杜鹃花大观园建设,以杜鹃游为牵引,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杜鹃花大观园开园以来,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60余万元。
如今,丽水越来越多的农货走出大山,时髦的洋货也跟着进山。
遂昌县高坪乡招募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的青田华侨成为“共富合伙人”,在引进海外进口商品、推动农产品布局海外仓等方面开展合作。引进开设的“一元扶志”进口超市,由西班牙归侨为超市免费铺货,乡强村公司进行运营,每销售一件进口商品仅从利润中收取一元运营管理费,既丰富了旅游业态,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村庄活了,产业兴了,人气旺了!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贯通联动,丽水已吸引304名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落地255个农文旅合作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达到16.21亿元,村民就近就业有“薪金”,入股合作有“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