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缙云乡村:家门口的“共富工坊”助力村民增收
时间:2023-02-22 10: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缙云积极打造“共富工坊”,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鼓起“钱袋子”,借此更加有力地服务保障民生,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春日和暖,万物复苏之际,正是春游好时光。“没有什么困难是一次露营不能治愈的!”日前,来自缙云县五云街道周村村的刘文玉带着孩子在家门口的驿站采摘草莓、露营烧烤,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周村村依托“婆媳岩”“松柳洲”和“最美绿道”等景观,锚定“生态旅游”发展定位,聚焦助力乡村振兴发掘共同富裕“新赛道”,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扮靓村容村貌,同时因地制宜打造五云·大森营“共富工坊”,吸收低收入农户再就业,并搭建销售平台,帮助农户销售玉米、花生、萝卜等农副产品,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企业关怀等多种方式,带动乡村增收致富。

“我们和周村的村两委干部共同探索‘营地+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举办各类音乐节、围炉煮茶等主题活动,与周村生态旅游、农特产品销售、地摊经济等产业生态进行连接与融合,形成叠加的经济效应,不断注入新活力。”大森营创始人之一的李仁杰介绍道。

自开业以来,五云·大森营“共富工坊”通过租赁村集体土地、聘用村内闲置劳动力、开展农村体验活动和消费引流等多种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土地租金近4万元,助力周边农户增收30余万元。

“我们借助乡贤资源牵线搭桥,通过流转租赁的方式盘活周村近22亩的闲置土地,带动营地周边经济与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为推动共富提供了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周村村党总支书记刘利军对营地工坊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承载着满满旧时记忆的菜干。”在壶镇·蒸美滋食品“共富工坊”,负责人刘康拿出晒制好的数种菜干,在阳光照射下,好似颗颗墨玉,尽显晶莹润泽之感。

作为缙云五彩农业中的重要一“彩”,菜干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古色古香的蒸美滋食品“共富工坊”内,干净整洁的恒温负压的空气净化车间、超声波清洗机、切制筛选回程一体机、光选异物去除机等科技设备映入眼帘。

“为了确保菜干品质优良、稳定,我们运用现代化加工模式,建设‘阳光工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精深加工,并创新推出田间通风的立体晾晒模式,从而使菜干风干快、无杂质、更香醇。”刘康介绍,当初他和兄弟刘安凭借怀旧之心,创立了浙江蒸美滋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年销菜干达上千吨,产值近4000万元,并与“外婆家”“老娘舅”“西贝莜面村”等全国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菜干不仅是刘康、刘安兄弟俩的致富法宝,更是在田间地头为农户们铺就出一条壮阔昂扬的“共富路”。“我们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引导带动周边农户利用农闲田种植芥菜。”刘康表示,工坊不仅解决了冬季农闲田、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而且将散落农家的传统初加工菜干通过订单加工回购、市场保护价回收等方式串珠成链、聚光成芒,让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据悉,蒸美滋食品“共富工坊”已吸纳就业66人,实现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通过菜干制作辐射带动12名农户共种植芥菜1500亩、亩产1万斤左右,每亩纯收益约6000元,助推农户在家门口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缙云将继续积极打造乡村家门口‘共富工坊’,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鼓起‘钱袋子’,希望借此更加有力地服务保障民生,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缙云县委组织部两新党建科负责人潘挺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