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推出“八个一”举措弘扬烈士精神,通过珍贵的革命史料照片、实物展示、多媒体场景视频宣传以及系列实践活动,宣传先烈事迹,褒扬英烈精神,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在可听、可看、可触摸、可感受中,加深记忆,接受教育,激发起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堂课、一出戏让红色精神浸润心灵。通过由优秀退役军人组成的“畲乡老兵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讲好“一堂课”,坚持全域覆盖性,着力红色赓续性,体现民族特色性,重视多方联动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讲好景宁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厚植红色文化。全县共组建23个宣讲团,其中1个“光荣院老兵宣讲团,1个“县服务中心联合宣讲团”,21个“乡镇老兵宣讲团”,120名宣讲员通过统一培训,各宣讲团结合强化政治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培塑文明新风、激励创新有为、政策宣传解读6个方面内容,采取主题宣讲、网络宣讲、社会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了宣讲实践活动,目前宣讲100余场次,共有5000人次群众接受教育。一出戏,是通过联合县双拥办、县文化馆等单位,向全县征集剧本剧目择优编排,在八一建军节这样特殊的日子,向武警中队、县人武部的官兵们以及市民群众代表,献上了主题为“军民携手 共建双拥”的 一台戏,采取舞蹈、朗诵、歌曲、武术、三句半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宣传弘扬英烈精神,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祝福,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共建和谐的动人乐章,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一场赛事、一次活动赓续红色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了一场机关干部参加的微党课比赛,通过前期发动、准备和初赛,2022年下半年赛事进行了最后的比拼,全县50位局机关干部进行现场展示,围绕“弘扬英烈”精神主题,大家以声情并茂方式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发生在畲乡大地上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全县干部职工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更加牢固树立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县内各单位也利用寨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毛垟乡红色教育基地等多个畲乡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红色历史,追寻畲乡红色印记,牢记初心使命。截止到目前,共有45个单位开展了68场次的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全县2000余名党员通过活动真切感受红色信仰的强大力量,也凝聚起服务畲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场巡展、一个仪式强化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景宁是革命老区县,1935年至1937年间,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二纵队在纵队长陈挺将军的带领下开展革命活动,其最高领导人叶飞将军曾多次来到这里指导革命工作,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李振彪、周志苍等革命先烈的事迹以展板展出的方式,先后让这些英雄人物事迹“走进”学校、社区和企业,让更多的年轻一代清楚知晓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接续奋进建功新时代。一个仪式,则是通过开展少先队入队、青年入团、党员入党、新兵入伍等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分别开展春、秋两季欢送新兵暨“从戎之剑”赠剑仪式,通过宣读新兵入伍命令,新兵代表、新兵家属代表发言,县领导为出征新兵送上“从戎之剑”和畲族彩带等仪式感满满的多个环节,弘扬畲族忠勇精神,传承热血军魂,让新兵更加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争做执剑守护之卫士、家国天下之坚盾。清明祭扫烈士墓期间,在景宁县烈士纪念馆开展“我说畲乡党史”“听英烈故事”等系列活动,共有10所中小学,累计800余师生参加,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奋发图强,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首红歌、一本画册让红色精神可感知可触摸。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老干部局,共同开展唱红歌活动。老干部们创新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越剧腔调的方式进行重新“演绎”,这种用传统曲艺来演绎红色经典的方式,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引发了不少老干部的兴趣,目前通过唱红歌开展公益,共开展10次公益活动和文艺活动,参与人员达1000余人次;同时进行“云直播”,观看群众达1万+,为弘扬革命精神,倡导志愿者服务,建设和谐美丽景宁作出了新贡献。退役军人事务局还谋划推出一本画册,将牺牲在景宁这片红色土地上的117名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呈现。文字图片的采集,或通过整理现有的事迹资料,或通过整理史料记载的在景宁发生的战役,体现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走访知情人士,通过口述笔录的方式记载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革命烈士精神,最终汇编成册出版发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