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书记,欢迎各位领导莅临遂昌展台。今天我们围绕一片叶子、一根竹子,做了一桌的美食,一片共富叶,一根共富竹,撑起了我们遂昌的共富梦。”4月20日,在“味美浙江”餐饮消费欢乐季启动仪式上,丽水城市馆遂昌展区的负责人遂昌县经商局刘萍副局长特别向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汇报了“一片叶子、一根竹子”背后的共富故事。
香而不腻的遂昌长粽、鲜嫩爽脆的高山竹笋,这些传统的遂昌美食,正在依托当地特有的“牡丹亭文化”,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打开了新通道,走出了一条“点箬成金、竹子飘香”的特色发展之路。
制作精细 口味优良
2023年,遂昌长粽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普通棱角粽不同,遂昌长粽制作工序相对繁琐,且每一步都必须由手工制作完成,制作前要将所有的食材准备充分。
遂昌长粽呈圆柱形,长约20至30厘米,每个长粽用6至9张七八厘米宽的高山箬叶包裹,再用龙须草紧紧扎成九节。经过4—5小时的柴火高温慢煮,粽身金黄油亮,粽米香糯润滑,内馅细腻柔软,汁水鲜美黏稠。
在遂昌,粽子越长,寓意情越深,因此遂昌长粽也叫长情粽,人们习惯性将长粽切成小块,一家人一起享用,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家宴上的遂昌长粽不止是一种美味,更是一份牵挂。
传承至今,遂昌长粽的口味已然十分丰富:豆沙粽、红豆蜜枣粽、五谷杂粮粽、咸蛋黄肉粽、板栗肉粽,火腿肉粽……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口味的需求。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开播,遂昌冬笋就作为第一季首推食材隆重亮相。
遂昌多高山,海拔千米以上特有的高粘性黄土,优质甘甜的泉水,孕育了别样鲜嫩爽脆的遂昌竹笋。在遂昌,笋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佳肴,也是当地人民独特的味蕾记忆。
简单的食材,在遂昌却有着多样的烹饪方式:高山上的笋切成细丝,和酱油、黄豆一起放在传统炉火中烤制,这便成了一道香醇入味的黑笋黄豆;农家腊肉和笋切大块,一起炒制后放在遂昌特有的风炉中炖煮,咸肉春笋的汤汁浓白,口味鲜甜;把笋切成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炸至笋块表面呈现淡黄色捞起,加入酱油、白糖等调料和少量的水,煮至水略干入味,不一会儿,遂昌人喜爱的“油焖笋”出锅。
值得一提的是,遂昌长粽和黑笋黄豆这两道当地人喜欢的美味,在众多食材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处州万象宴”,成为了丽水饮食文化的载体。
带动就业 增收致富
近年来,市商务局持续到遂昌走访调研,深入当地重点企业,了解遂昌外资招引、工作谋划等内容。
尤其是今年,浙江省提出“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系列部署要求,我市提出对外贸易“扬帆出海”八大攻坚行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做强外贸主体成为今年商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市商务局及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全力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开拓市场。遂昌长粽和竹笋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品牌,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壮大。
在遂昌原食健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制作遂昌长粽的工人,几乎都是当地包粽子的能手,手速快的一天就可以包400多根长粽。端午节临近,遂昌长粽的订单逐渐增多,有时候要干到夜里12点。对此他们表示:“累是累了点,但是心里甜。”
据了解,这些工人基本都是三仁畲族乡的村民,之前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务农,现在在这里包长粽,有时候一天就能赚400元,月收入轻松过万,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如今,遂昌长粽的销售范围也不局限在周边地区,“直播+电商”的带货模式,让遂昌长粽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订单来自全国各地。
商家们在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的同时,在长粽包装上也下足了心思。
印有杜丽娘形象的包装外盒,配套的卡通人物挂饰,加上不同口味的遂昌长粽,这便是一套创意满满的“牡丹亭长情粽礼盒”,销量特别可观。而就在大家对产品表示认可时,遂昌文化底蕴与传承,也伴随着一根根长粽,传到了千家万户。
2022年遂昌县箬叶产值达到9000万,直接带动8000余名农户年增收近5800万元。
竹笋也是遂昌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遂昌冬笋核心产区810亩,辐射区3850亩,年产180多万公斤,年产值4000余万元。
为解决缺少市场效应、无冷链、产业链短等发展难题,遂昌建设了竹制品加工园,集聚9家企业,从业人员420人,目前产值能达到5050万元。毛竹产区竹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40%以上,是竹林重点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电商产业的发展,也延伸了遂昌竹笋的产业链。村民们纷纷拾起自己做笋的好手艺,借助网络销售平台,把瓶装油焖笋、高山笋干等农家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遂昌箬叶、遂昌冬笋……这片共富叶、这根共富竹将带领越来越多的遂昌人民踏上“共富班车”的奋斗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