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MB16044477/2023-42053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环境状况公报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3-06-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综述
2022年,丽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牢牢守住绿水青山“金饭碗”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国引领,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受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COP15-2)。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全省前列,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7,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10,是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城市,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跃居全省第一。美丽浙江考核获得省委省政府优秀市表彰,“五水共治”考核获省委省政府大禹鼎银鼎,河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同时还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二、自然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状况
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质量评价报告》(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质量指数”(EQI)表征。2021年丽水市生态质量类型为“一类”,生态质量指数为82.7,与上年保持基本稳定,生态质量指数在全省设区市排名中位列第一。各项生态质量指数与上年均保持基本稳定,其中生物多样性与上年相比无变化,生态格局指数、生态功能指数、生态胁迫指数波动幅度均较小。9个县(市、区)的生态质量类型均为“一类”,且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云和县5个县(市)列全省前10位,按EQI值降序排列依次为: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云和县、青田县、松阳县、缙云县和莲都区。其中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云和县5个县(市)的EQI值高于丽水全市的EQI值(82.7)。见图1。
图1 2021年丽水市各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布图
(二)生态环境资源
耕地土地资源 据2021年度全市国土变更调查,全市土地面积172.75万公顷,其中耕地12.12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6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
矿产资源丽水市矿产资源较丰富,发现有金、银、铜、铅、锌、钼、稀土、叶腊石、萤石、沸石、高岭土、珍珠岩、陶瓷黏土、花岗岩石材、建筑用石料矿等57种,其中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30种,水气矿产2种,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35个,小型矿床145个、矿点421个。优势矿种可概括为“五块石头、两把土”,即叶蜡石、沸石、萤石、金、钼、稀土、高岭土,资源储量居全省之最。非金属矿产叶蜡石、沸石、萤石均为全国重要的矿产和矿山建设基地。
森林资源 全市林地面积2075.8万亩,森林覆盖率79.9%,活立木蓄积量1.1亿立方米。
水与水力资源 丽水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96.86万千瓦,约占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丽水市是浙江省的水电大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含在建)水电站802座,总装机容量约为282.7万kW。其中大中型电站4座,总装机109.48万kW;农村水电站(装机5万kW以下)共798座,总装机约173.2万kW,占浙江省农村水电站的40%。2022年全市水电发电65.2亿kWh,其中农村小水电发电量43亿kWh。
生物资源 全市共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217科1196属3623种(包含种下等级,栽培植物480种),其中蕨类植物46科101属358种,裸子植物8科33属77种,被子植物163科1062属3188种。现存古树名木54249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2个,省级林木良种基地2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3个,保存的人工种质5107个,通过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审定(认定)55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78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73种。百山祖冷杉、九龙山榧、景宁木兰等在全国为我市所独有。全市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8目145科725种,其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5种(包括两栖类45种,爬行类72种,鸟类413种,兽类75种),水生野生脊椎动物鱼类12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1种。已知林内大型真菌800种以上,已定名716种。
图为在丽水市瓯江流域发现的淡水鱼类新物种——瓯江小鳔鮈
自然保护区概况 全市有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地32个(国家级11个,省级21个),批复面积130172.85公顷。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40317.21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森林公园14个,面积50107.92公顷,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8个;风景名胜区6个,面积19328.86公顷,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湿地公园4个,面积5080.86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地质公园:2个,均为省级,面积15338.00公顷。
三、水环境
地表水断面水质情况 2022年,丽水市9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总体水质优良,水质保持稳定。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除水温、粪大肠菌群和总氮以外的21项指标评价,99个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有98个,占99%,其中Ⅰ类断面24个,占24.2%,较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Ⅱ类断面65个,占65.7%,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Ⅲ类断面9个,占9.1%,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Ⅳ类断面0个,占0%,与上年持平;Ⅴ类断面1个,占1%,与上年持平。见图2。
9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为98个,占总断面数的99%,与上年持平。市地表水监测控制的河流总长度为1287.03公里,满足功能要求河长1283.03公里,占总河长的99.7%,与上年持平。
图2 2022年丽水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组成比例图
表1 2022年丽水市地表水水质
县 (市、区) | 断面名称 | 断面类型 | 控制级别 | 功能 目标 | 2021年水质 | 2022年水质 |
莲都区 | 碧湖渡口 | 河流 | 省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风化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石牛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桃山大桥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厦河下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黄渡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灵山(水东桥下)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Ⅲ类 | Ⅱ类 | |
宣平溪口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太平溪口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环城河口 | 河流 | 县控 | Ⅳ类 | Ⅴ类 | Ⅴ类 | |
黄村水库取水口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黄村水库上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玉溪水库取水口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龙泉市 | 临江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岩樟溪取水点 | 河流 | 市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小梅桥上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Ⅰ类 | Ⅰ类 | |
竹舟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安吉 | 河流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八都镇下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横溪桥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安仁镇上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安仁镇下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西大桥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周村溪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立新桥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吴林上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水文站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紧水滩浅水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竹垟水库 | 湖库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青田县 | 石溪(石门洞)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圩仁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小旦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石门洞 | 河流 | 省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巨浦 | 河流 | 省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小溪口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菇溪交界处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彭湖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滩坑水库坝前 | 湖库 | 省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云和县 | 均溪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Ⅰ类 | Ⅱ类 |
紧水滩电站下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石塘电站坝下 | 河流 | 省控 | Ⅱ类 | Ⅱ类 | Ⅰ类 | |
浮云溪口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狮山脚下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村头村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安溪上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紧水滩水库近坝 | 湖库 | 国控 | Ⅱ类 | Ⅱ类 | Ⅰ类 | |
紧水滩水库中心 | 湖库 | 省控 | Ⅱ类 | Ⅱ类 | Ⅰ类 | |
石塘水库中心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雾溪水库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庆元县 | 官山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庆元县城下游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松溪岩下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枫堂 | 河流 | 市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新窑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竹口下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兰溪桥水库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西演村上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Ⅰ类 | Ⅰ类 | |
鱼条漈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缙云县 | 下小溪下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宅基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新建镇水源地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东方镇上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好溪电站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壶镇水源地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缙云新水厂取水点 | 河流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兰口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五云镇中段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仙都 | 河流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左库水库上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雅宅 | 河流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光瑶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Ⅲ类 | Ⅲ类 | |
遂昌县 | 龙鼻头 | 湖库 | 国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马戍口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大石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渡船头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遂昌水厂取水点 | 河流 | 省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北门桥下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马头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Ⅰ类 | Ⅱ类 | |
莲花山脚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松阳县 | 堰后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靖居口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石门桥下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松阳二中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梧桐源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竹溪源 | 河流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大东坝溪口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Ⅰ类 | Ⅱ类 | |
青蒙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黄田铺 | 河流 | 省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泉庄桥下 | 河流 | 县控 | Ⅲ类 | Ⅱ类 | Ⅰ类 | |
东坞水库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Ⅰ类 | |
景宁县 | 岭根 | 湖库 | 省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包山铁矿下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沙湾上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Ⅰ类 | Ⅰ类 | |
鹤溪镇上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鹤溪镇下 | 河流 | 市控 | Ⅲ类 | Ⅱ类 | Ⅱ类 | |
龙潭桥水库 | 湖库 | 县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渤海 | 湖库 | 市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
外舍 | 河流 | 国控 | Ⅲ类 | Ⅰ类 | Ⅰ类 | |
章坑 | 河流 | 国控 | Ⅱ类 | Ⅱ类 | Ⅱ类 |
湖库富营养化情况 2022年,丽水市10个湖泊水库营养状况以中营养为主,总体营养水平较上年有所上升,部分水库显著上升。10个湖库中,竹洋水库的综合营养指数小于30,库区营养状况处于贫营养水平,其余9个湖库综合营养指数在30.1~36.9之间,为中营养水平。
跨界交接断面水质状况 2022年,丽水市共设有省、市、县三级交接断面19个,其中入境断面3个,出境断面16个。3个入境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16个出境断面中,6个断面水质类别为Ⅰ类,9个断面为Ⅱ类,1个断面为Ⅲ类。19个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目标要求。
(二)饮用水源水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共对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其中河流型2个,湖库型8个。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全市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达标率均为100%。见表2。
表22022年丽水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统计表
县(市、区) | 水源地名称 | 评价标准 | 取水量 (万吨) | 达标率 (%) | 2022年 水质类别 |
莲都区 | 黄村水库 | Ⅲ类湖库 | 3874.86 | 100 | Ⅰ类 |
玉溪水库 | Ⅲ类湖库 | 2910.32 | 100 | Ⅱ类 | |
龙泉市 | 岩樟溪 | Ⅲ类湖库 | 1581.43 | 100 | Ⅰ类 |
青田县 | 新田坑 | Ⅲ类 | 2388.01 | 100 | Ⅰ类 |
云和县 | 雾溪水库 | Ⅲ类湖库 | 1158.48 | 100 | Ⅰ类 |
庆元县 | 濛淤水库 | Ⅲ类湖库 | 600.37 | 100 | Ⅰ类 |
缙云县 | 周村双潭庵 | Ⅲ类 | 1705.5 | 100 | Ⅲ类 |
遂昌县 | 成屏一级水库 | Ⅲ类湖库 | 1640.16 | 100 | Ⅰ类 |
松阳县 | 东坞水库 | Ⅲ类湖库 | 2033.09 | 100 | Ⅱ类 |
景宁县 | 龙潭桥水库 | Ⅲ类湖库 | 539.43 | 100 | Ⅰ类 |
注:是否达标以地表水Ⅲ类标准评价。
四、大气环境
(一)总体状况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1.96~2.56之间,较上年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有所提升。见表3。
表3 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县 (市、区) | PM2.5(µg/m3) | PM10(µg/m3) | NO2(µg/m3) | SO2(µg/m3) | CO(mg/m3) | O3(µg/m3) | 综合级别 | 综合指数 | ||||||
浓度 | 超标率(%) | 浓度 | 超标率(%) | 浓度 | 超标率(%) | 浓度 | 超标率(%) | 第95百 分位数 | 超标率(%) | 第90百 分位数 | 超标率(%) | |||
丽水市区 | 19 | 0.8 | 35 | 0.0 | 17 | 0.0 | 6 | 0.0 | 0.7 | 0.0 | 129 | 2.5 | 二级 | 2.55 |
龙泉市 | 17 | 0.3 | 25 | 0.0 | 8 | 0.0 | 4 | 0.0 | 0.7 | 0.0 | 112 | 0.3 | 二级 | 2.00 |
青田县 | 18 | 0.0 | 35 | 0.0 | 22 | 0.0 | 4 | 0.0 | 0.7 | 0.0 | 120 | 0.0 | 二级 | 2.56 |
云和县 | 19 | 0.5 | 30 | 0.0 | 13 | 0.0 | 4 | 0.0 | 0.8 | 0.0 | 122 | 1.1 | 二级 | 2.32 |
庆元县 | 17 | 0.0 | 25 | 0.0 | 8 | 0.0 | 4 | 0.0 | 0.7 | 0.0 | 106 | 0.0 | 二级 | 1.96 |
缙云县 | 20 | 0.3 | 32 | 0.0 | 18 | 0.0 | 6 | 0.0 | 1.0 | 0.0 | 113 | 0.3 | 二级 | 2.54 |
遂昌县 | 18 | 0.8 | 28 | 0.0 | 13 | 0.0 | 4 | 0.0 | 0.8 | 0.0 | 121 | 1.1 | 二级 | 2.26 |
松阳县 | 19 | 1.1 | 31 | 0.0 | 20 | 0.0 | 5 | 0.0 | 0.8 | 0.0 | 120 | 0.3 | 二级 | 2.51 |
景宁县 | 18 | 1.1 | 29 | 0.0 | 11 | 0.0 | 3 | 0.0 | 0.7 | 0.0 | 112 | 0.0 | 二级 | 2.13 |
(二)空气质量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6.7~100%之间,青田县、庆元县最高为100%,丽水市区最低为96.7%。9个县(市、区)有效监测天数平均为365天,其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的天数平均为262天,二级(良)天数平均为99天,一、二级天数(优良率)平均为98.8%,三级(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平均为4天。见表4。
表4 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日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县 (市、区) | 有效天数 (天) | 优良率 (%) | 优 (天) | 优 (%) | 良 (天) | 良 (%) | 污染 (天) | 污染 (%) |
丽水市区 | 365 | 96.7 | 219 | 60.0 | 134 | 36.7 | 12 | 3.3 |
龙泉市 | 365 | 99.5 | 286 | 78.4 | 77 | 21.1 | 2 | 0.5 |
青田县 | 365 | 100 | 245 | 67.1 | 120 | 32.9 | 0 | 0.0 |
云和县 | 362 | 98.3 | 250 | 69.1 | 106 | 29.3 | 6 | 1.7 |
庆元县 | 365 | 100 | 302 | 82.7 | 63 | 17.3 | 0 | 0.0 |
缙云县 | 365 | 99.5 | 271 | 74.2 | 92 | 25.2 | 2 | 0.5 |
遂昌县 | 365 | 98.1 | 248 | 67.9 | 110 | 30.1 | 7 | 1.9 |
松阳县 | 365 | 98.6 | 246 | 67.4 | 114 | 31.2 | 5 | 1.4 |
景宁县 | 364 | 98.9 | 287 | 78.8 | 73 | 20.1 | 4 | 1.1 |
平 均 | 365 | 98.8 | 262 | 71.1 | 99 | 27.1 | 4 | 1.2 |
图为2022年丽水各县(市、区)AQI分级天数及达标比例图
2022年,丽水市区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一、二级(优良)天数合计占比为96.7%。其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的天数为219天,占60%,天数较上年增加2天;二级(良)天数134天,占36.7%,天数较上年减少13天;三级(轻度污染)天数12天,占3.3%,天数较上年增加11天;未出现四级(中度污染)及以上污染,与上年持平。见图3。
图3 2022年丽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状况图
(三)污染因子
细颗粒物(PM2.5)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范围为17~20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平均为1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0.0%,平均超标率为0.5%,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图为 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细颗粒物污染状况示意图
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范围为25~35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平均为30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4.3%,无超标,与上年持平。
图为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示意图
二氧化氮(NO2)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范围为8~22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0微克/立方米),平均为14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2.5%,无超标,与上年持平。
图为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二氧化氮污染状况示意图
二氧化硫(SO2)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范围为3~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微克/立方米),平均为4微克/立方米,较上年持平,无超标,与上年持平。
图为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二氧化硫污染状况示意图
一氧化碳(CO)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一氧化碳日均浓度范围为0.7~1.0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毫克/立方米),平均为0.8毫克/立方米,较上年持平,无超标,与上年持平。
图为 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一氧化碳污染状况示意图
臭氧(O3)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范围为106~129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60微克/立方米),平均为117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上升12.5%,平均超标率为0.6%,较上年上升0.5%。
图为 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臭氧污染状况示意图
2022年,丽水市城区降水pH范围为4.32~7.36,平均为5.42,较上年上升0.15,为轻酸雨区,平均酸雨率为37.4%,较上年下降13.2个百分点。丽水市远郊降水pH范围为4.18~7.27,平均为5.1,与上年持平,为轻酸雨区,平均酸雨率为72.8%,较上年上升1.8%,酸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见表5、表6。
表5 2022年丽水市城区降水监测结果统计表
县(市、区) | 设点数 (个) | 采雨总数 (个) | 酸雨率(%) | 同比(±%) | 降水pH值 | 酸雨区 类别 | |
范围 | 均值 | ||||||
丽水市区 | 1 | 74 | 77 | -11.1 | 4.77-5.85 | 5.17 | 中酸雨区 |
龙泉市 | 1 | 93 | 66.7 | -12.6 | 4.43-6.83 | 5.29 | 中酸雨区 |
青田县 | 1 | 90 | 0 | 0 | 5.66-5.97 | 5.81 | 非酸雨区 |
云和县 | 1 | 123 | 35.8 | 5.7 | 4.32-6.40 | 5.41 | 轻酸雨区 |
庆元县 | 1 | 120 | 4.2 | -0.5 | 5.37-6.92 | 5.93 | 非酸雨区 |
缙云县 | 1 | 113 | 85 | -3.1 | 4.68-5.68 | 5.1 | 中酸雨区 |
遂昌县 | 1 | 108 | 67.6 | -8.1 | 4.42-6.84 | 5.21 | 轻酸雨区 |
松阳县 | 1 | 139 | 12.9 | -57.3 | 4.64-6.97 | 5.65 | 轻酸雨区 |
景宁县 | 1 | 101 | 4 | -4.2 | 4.47-7.36 | 6.21 | 非酸雨区 |
全 市 | 9 | 961 | 37.4 | -13.2 | 4.32-7.36 | 5.42 | 轻酸雨区 |
表6 2022年丽水市远郊降水监测结果统计表
县 (市、区) | 设点数 (个) | 采雨总数 (个) | 酸雨率(%) | 同比(±%) | 降水pH值 | 酸雨区 类别 | |
范围 | 均值 | ||||||
丽水市区 | 1 | 88 | 70.5 | 2.8 | 4.18-6.9 | 5.03 | 轻酸雨区 |
龙泉市 | 1 | 92 | 75 | 0.3 | 4.18-7.27 | 5.17 | 轻酸雨区 |
全市 | 2 | 180 | 72.8 | 1.8 | 4.18-7.27 | 5.11 | 轻酸雨区 |
图为2022年丽水市各县(市、区)酸雨区分布图
(五)降尘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平均降尘量在0.7~2.9吨/月·平方公里,均小于5吨/月·平方公里,总体较上年下降。见表7。
表7 2022年丽水市降尘监测结果统计表
县 (市、区) | 年均值 (吨/月*平方公里) | 同比 (±吨/月*平方公里) |
丽水市区 | 2.9 | 0.0 |
龙泉市 | 1.2 | +0.3 |
青田县 | 1.8 | 0.0 |
云和县 | 1.5 | -0.1 |
庆元县 | 0.9 | -0.1 |
缙云县 | 2.6 | 0.4 |
遂昌县 | 1.5 | -0.3 |
松阳县 | 1.1 | -0.7 |
景宁县 | 0.7 | 0.0 |
五、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 2022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2.4~56.4分贝,平均值为54.1分贝,较上年下降0.1分贝。见表8。
表82022年丽水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统计表
县 (市、区) | 网格边长 (m) | 网格总数 (个) | 2021年 昼间均值 | 2022年 昼间均值 (dB(A)) | 同比 (±dB(A)) |
丽水市区 | 700 | 124 | 54.7 | 56.4 | + 1.7 |
龙泉市 | 450 | 106 | 54.0 | 54.2 | +0.2 |
青田县 | 750 | 100 | 54.4 | 53.9 | -0.5 |
云和县 | 250 | 121 | 54.9 | 54.8 | -0.1 |
庆元县 | 230 | 107 | 52.3 | 52.4 | +0.1 |
缙云县 | 250 | 108 | 53.1 | 52.7 | -0.4 |
遂昌县 | 240 | 109 | 56.2 | 54.9 | -1.3 |
松阳县 | 500 | 101 | 54.0 | 53.3 | -0.7 |
景宁县 | 250 | 100 | 54.3 | 54.4 | +0.1 |
全 市 | / | 976 | 54.2 | 54.1 | -0.1 |
交通噪声 全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路长计数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达到标准限值70分贝,较上年上升0.5分贝,平均超标率为1.8 %,较上年下降8.6个百分点。见表9。
表9 2022年丽水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县 (市、区) | 路段总长 (m) | 测点数 (个) | 超标路段 总长(m) | 平均车流量 (辆/小时) | 2021年噪声均值 (dB(A)) | 2022年噪声均值 (dB(A)) | 同比 (±dB(A)) | 超标率 (%) |
丽水市区 | 100008 | 23 | 4214 | 789 | 67.0 | 67.3 | +0.3 | 4.2 |
龙泉市 | 41287 | 20 | 1990 | 441 | 65.0 | 66.1 | +1.1 | 4.8 |
青田县 | 10050 | 20 | 0 | 543 | 64.9 | 64.3 | -0.6 | 0 |
云和县 | 8900 | 20 | 1350 | 510 | 68.4 | 68.7 | +0.3 | 15.2 |
庆元县 | 19410 | 21 | 0 | 267 | 64.7 | 64.2 | -0.5 | 0 |
缙云县 | 62035 | 20 | 0 | 648 | 63.9 | 66.6 | +2.7 | 0 |
遂昌县 | 83270 | 20 | 0 | 450 | 66.1 | 65.1 | -1.0 | 0 |
松阳县 | 52431 | 20 | 0 | 507 | 66.8 | 66.1 | -0.7 | 0 |
景宁县 | 35844 | 20 | 0 | 300 | 62.3 | 65.3 | +3.0 | 0 |
全 市 | 413235 | 184 | 7554 | 549 | 65.6 | 66.1 | 0.5 | 1.8 |
功能区噪声 2022年,丽水市1类区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9.6分贝,夜间为40.2分贝;2类区昼间为52.2分贝,夜间为43.0分贝;3类区昼间为57.1分贝,夜间为48.7分贝;4类区昼间为59.1分贝,夜间为49.6分贝。
全市功能区噪声总体超标率为2.0%,昼间超标率为0.8%,夜间超标率为3.1%。1类区昼间超标率为1.7%,夜间为3.3%;2类区昼间超标率为0%,夜间为1.0%;3类区昼间超标率为1.9%、夜间为1.9%;4类区昼间超标率为0%,夜间为9.1%。见表10。
表10 2022年丽水市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与超标率统计表
声环境功能类别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标准限值(dB(A)) | 55 | 45 | 60 | 50 | 65 | 55 | 70 | 55 | |
莲都区 | Leq(dB(A)) | 51.8 | 41.3 | 54.4 | 44.3 | 57.1 | 47.9 | 57.2 | 51.7 |
超标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龙泉市 | Leq(dB(A)) | 49.4 | 43.2 | 52.7 | 46 | 56.6 | 50.4 | 62.2 | 50.5 |
超标率(%) | 0 | 12.5 | 0 | 0 | 0 | 0 | 0 | 25 | |
青田县 | Leq(dB(A)) | 51.5 | 43.8 | 56.1 | 47.5 | 61.2 | 51.4 | 63.4 | 52.7 |
超标率(%) | 0 | 0 | 0 | 0 | 12.5 | 0 | 0 | 0 | |
云和县 | Leq(dB(A)) | 51.8 | 41 | 54.7 | 46.4 | 60.2 | 52.4 | 64 | 55.7 |
超标率(%) | 0 | 12.5 | 0 | 0 | 0 | 0 | 0 | 50 | |
庆元县 | Leq(dB(A)) | 49.5 | 38.7 | 51.9 | 41.9 | 55.6 | 46.5 | 59.3 | 46.5 |
超标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缙云县 | Leq(dB(A)) | 43.1 | 34.9 | 46.1 | 40 | 45.2 | 36.3 | 61.4 | 53.6 |
超标率(%) | 0 | 0 | 0 | 0 | 0 | 0 | 0 | 75 | |
遂昌县 | Leq(dB(A)) | 50.3 | 38.4 | 50.2 | 42.2 | 52.2 | 44 | 56.7 | 49.5 |
超标率(%) | 12.5 | 0 | 0 | 12.5 | 0 | 0 | 0 | 12.5 | |
松阳县 | Leq(dB(A)) | 48.8 | 41.7 | 51.5 | 43.5 | 60 | 52.6 | 55.2 | 46.6 |
超标率(%) | 0 | 0 | 0 | 0 | 0 | 12.5 | 0 | 0 | |
景宁县 | Leq(dB(A)) | 50.8 | 37.9 | 52.9 | 39.6 | 56 | 44.9 | 58.9 | 43.2 |
超标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全 市 | Leq(dB(A)) | 49.6 | 40.2 | 52.2 | 43 | 57.1 | 48.7 | 59.1 | 49.6 |
超标率(%) | 1.7 | 3.3 | 0 | 1 | 1.9 | 1.9 | 0 | 9.1 |
图为 2022年县(市、区)功能区达标率统计结果
六、土壤环境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7.8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无因土壤污染引发农产品超标、污染地块违规开发等事件。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区域点位Ⅴ类水个数0个,区域点位和污染风险监控点位水质保持稳定。
七、工业固体废物
2022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18.86万吨,利用处置19.23万吨,利用处置率100%。一般工业固废产生170.9万吨,利用处置180.4万吨,利用处置率100%。医疗废物产生5676.96吨,处置5676.96吨,安全处置率100%。
八、措施与行动
(一)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加强对美丽建设的组织领导 丽水市委市政府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22年10月召开高水平推进美丽丽水建设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创建大会,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美丽丽水建设工作,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先行示范向典范引领全面跨越。丽水市将美丽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综合考核内容,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工作机制,落实《丽水市市直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清单》,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丽水 1 市 9 个县(市、区)174 个乡镇(街道) 全部向本级人大报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差异化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在全省率先探索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统筹工作。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718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649亩。开展“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大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管控,查处整改率为100%。完成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试验任务,发布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全域联动发展专项规划。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办法》《丽水市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行动方案》,
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层面白皮书——《丽水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累计发现16个全球新物种。开展重要生物栖息地和珍稀、代表性物种(类群)保护,初步建成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完成百山祖冷杉、景宁木兰、天台鹅耳枥等珍稀濒危物种拯救项目,其中百山祖冷杉从原生母树仅存3株到目前培育出幼苗5000余株。建成庆元坑里、龙泉住龙首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推进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中国山水项目入选为10个“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全球旗舰项目之一。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机制砂行业长效管理的意见》。完成7个省重要湿地矢量落界工作及省重要湿地生态保护绩效评价。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实现发生面积和病死株数“双下降”。
打造美丽幸福城乡 全面推进美丽城市和美丽城镇建设。全市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9个,积极创建优质综合公园等。完成18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7个县城城镇样板和37个基本达标乡镇的省级考核验收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45个、特色精品村129个。花园庭院样板村10个,花园庭院样板户100户,花园阳台样板户100户,花园庭院1.677万户。完成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评估,复审卫生乡镇60个,其中优秀3个,良好48个,合格9个。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开展全域生态环境监测感知网络建设,深化“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换综合智治应用。持续建设智慧环保相关系统应用,开启了“一个云桌面,一个驾驶舱系列,一个数据支撑系统,两端业务应用和N个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守望绿水青山新模式。落实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建立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库。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丽水市网格员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巡查管理和考评激励的通知》,对网格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培训。落实最严格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制度。通过“三合一”审判模式审结环境资源案件387件。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丽水市绿色环保协会诉某废油回收再利用加工厂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十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全市设立生态保护基地50个,累计补植复绿面积570余亩,增殖放流鱼苗860余万尾。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结各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60件,赔偿总额83.93万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推进用能权融资创新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关于丽水市金融支持百山祖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成功申创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
培育共建共享美丽生态文化 加强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河小青保护母亲河”等优秀环保志愿服务品牌。全市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473个,参与志愿者27.98万人次。妇联执委、三八红旗手、文明家庭开展护河和“清河治水”行动等活动200多次,开展“绿色生活让家更美”“我爱我家垃圾分家”“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等活动1000多场。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丽水市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庆元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云和县入选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储备库名单。遂昌县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丽水市三家单位入选第十二批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成全域旅游示范县8家,覆盖率达88.9%。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展蓝天保卫战 印发《丽水市2022年清新空气行动实施计划》,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高位稳固改善。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持续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市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84家,完成整治高耗低效企业378家,腾出用地3663亩,腾出用能3.22万吨标准煤。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2%,天然气消费量4.28亿方,同比增长1.68%,新增光伏并网装机39.95万千瓦,同比增长37%。在交通结构调整方面,加快运输装备低碳升级。全市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3辆,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出租车187辆,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164辆。全面推进高排放非道机械禁用区划定,实现禁用区划定县域全覆盖。在城乡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持续加强扬尘、秸秆等管控,严格执行《丽水市扬尘污染防治规定》,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各类施工工地“7个100%”扬尘防治措施。印发《丽水市秸秆焚烧管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秸秆焚烧“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制度,全年发现秸秆焚烧22913起、同比减少34%,处置率86.7%、同比提高14.6%。在工业废气治理方面,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开展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全市完成项目76个,继续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完成独立粉磨站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个。
实施碧水行动 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印发出台《丽水市重要水系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制定实施《丽水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暨丽水市重要水系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22年实施方案》,继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工作。开展18个省控断面走航分析和“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编制,建立断面数据库,强化溯源分析和任务落实。制定出台9个县(市、区)县域农村小微水体水质维护方案。完成龙泉、缙云两县市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9个镇(街道)、3个工业园区、23个生活小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浙江松阳工业园区、遂昌县云峰石材园区、青田县田步垟园区入选全省首批省级标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完成4座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日,完成建设和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16.267公里,3499个农污终端开展标准化运维,10个日处理能力20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实现进出水水量和水质在线监测。推广应用配方肥和按方施肥4.22万吨,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23.63万亩,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5条,推广农田高效节水灌溉0.1万亩。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35.5公里,开展瓯江主要支流松阴溪、小溪、好溪、宣平溪、乌溪江、梅溪等共计386.6公里河段水生态健康评价,完成龙泉市2个水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建设,完成岸坡生态化改造54.6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65平方公里。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1.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1.7%,森林蓄积量达1.1亿立方米。高水平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完成省级“美丽河湖”15条。完成874公里农村供水管网。完成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勘界定标、6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电子围栏建设,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
推进净土行动 强化涉土源头综合防治。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溯源和管控,青田县、遂昌县、松阳县启动受污染耕地“源解析”,莲都区、龙泉市、景宁县,完成污染源管控与成效评估工作方案。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开展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治理。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责任,共95家企业纳入土壤重点单位,落实用地土壤自行监测和公开、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报告、污染隐患排查等职责。推进建设用地管控和修复“一件事”改革。丽水市土壤办印发《丽水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和质控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用途变更地块为重点,落实调查评估和修复质量监管,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进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和地下水智慧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项目。
抓好清废行动 固体废物收运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投用小微收集点8个,县域覆盖100%,覆盖小微产废企业1394家。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实现下辖县市区全覆盖,共建立投用点位6个,覆盖一般工业固废产废单位606家。全市涉固废企业上线注册固废信息系统达到3400余家,2022年新增1116家一般工业固废产废企业入网。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工作按时完成,2022年共完成103家重点监管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共发现问题300余个,全部完成整改,企业考核达标率100%。“浙固码”、“视频监控”实现重点监管单位全覆盖。全市危险废物年产废100吨以上产废单位、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完成“浙固码”应用和“视频监控”纳网。“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全力统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印发《丽水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治理”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丽水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通过评估“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共计203个,其中“无废工厂”13个。
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 印发《丽水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加强园区和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遂昌县化工园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完成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青田电镀园区和6家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在产企业完成地下水管控(治理)方案的编制,光大危废处置场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完成专家评审,开发区、遂昌完成了国考点位地下水水质巩固方案的编制。推进地下水试点项目建设,松阳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阻控项目已经完成环保专项验收,松阳工业园江南区块及西屏区块地下水污染修复及风险管控工程和丽水开发区水阁工业园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开展项目建设,遂昌黄铁矿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进行二期工程。
(三)应对气候变化及碳交易工作
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2022年8月,我市成功落地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印发浙江省丽水市气候候投融资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服务和机制30余个,发放“浙丽碳效贷”16.89亿元,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市绿色信贷余额436.72亿元,环比增长77.11%,其中气候融资余额397.17亿元,占绿色信贷余额的85.76%,不良贷款率仅0.31%。5个项目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库,获37.5亿元的优惠信贷审批额度。首次将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本地气候投融资企业项目贷款贴息,惠及企业17家、合计发放贷款贴息257万元。搭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应用数字场景,将72家重点规上企业纳入平台碳账户监管。组织开展试点年度总结评估。
稳步推进全国碳中和先行区创建 牵头办理市委主要领导领办的关于碳中和先行区的重点提案和专题民主协商会。打造碳中和先行区基本单元,构建多层级低零碳试点体系,开发区、青田列入全省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3个乡镇、43个村列入全省第二批低零碳试点乡镇、村。其中青田县稻
鱼共生、松阳县古市镇全链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被列入浙江省2022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持续深入开展碳交易工作 指导3家发电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完成16家重点企业及72家非碳交易企业碳排放报告核复查工作。获批省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试点,参与全市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建设重组,编制《丽水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试点方案》,围绕项目开发、应用场景、运营机制等方面构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通从“固碳”到“卖碳”的林业碳汇价值转化路径,累计开展11笔碳汇交易实践,共抵消1616.14吨碳排放量,“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丽水人才科技周、浙江省民族运动会等2022年在我市主场举办的重要活动均实现碳中和。
(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法治和监管执法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2022年,丽水市以督察整改为抓手,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全年共计下发督办单22份,进一步夯实督察问题整改质量。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211件完成整改208件,完成率98.6%,反馈问题11项完成整改9项,完成率81.8%。2021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交办信访件43件,完成整改42件,完成率97.7%,反馈问题20项,完成整改18项,完成率90%。
生态环境法治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独具地方特色的宣传活动,做好《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丽水市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等新法规的宣传工作。组织编印发放500余本环保普法手册,在商贸人流密集区及生活小区开辟环保法律宣传栏,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知晓率。强化生态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双公示”信息报送制度,生态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按时上网公开。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全市行政复议案件6件,其中维持2件,调解2件,当事人主动撤销行政复议案件2件;行政诉讼案件2件,无败诉案件。
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2022年全市共作出行政处罚239件,处罚款2690.372万元。适用“5个配套办法”的案件共41件,其中,查封扣押12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5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拘留4件。持续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建设, 2022年市本级成立了3支应急队伍,建立了3个应急物资库,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应急队伍及应急物资库。市生态环境局与福建南平市建立跨省流域应急联动机制,与丽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在龙泉举办了全市2022年突发环境污染应急演练暨7.14火灾事故复盘重演。庆元县和福建省松溪县、龙泉市和浦城县建立跨省流域应急联动机制,莲都、龙泉、云和联合举办了市级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拉练。龙泉、遂昌、松阳在遂昌乌溪江流域湖山镇进行饮用水源地检验性拉练。同时,强力推进“南阳实践”(一河一图一策)实施。全年未发生一般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全市环境信访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非正常越级上访和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共874件,同比下降2.13%,重复信访件103件,同比下降2.83%。其中涉气类487件,占总量的55%;噪声类182件,占总量的20%;涉水类149件,占总量的17%;固废类46件,占总量的5%;其他类18件,占总量的2%;建设项目类11件,占总量的1%。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全市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213家,其中涉源单位23家,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100%,对涉源单位等重点监管单位实现全覆盖。对缙云、开发区等共13枚放射源完成收储工作,对废旧放射源做到应收尽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环境宣传教育与国际合作
丽水受邀参加联合国减灾署、宜可城北京代表处组织的“创建气候韧性城市”2030国际咨询研讨会,分享了丽水建设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工作经验。受邀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COP15-2),并在5个场合分享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是全国亮相最多的地方政府。瓯江山水工程作为首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中国山水工程项目的典型案例在COP15-2上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表彰。
召开新闻发布会2起,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发现的瓯江小鳔鮈等16个全球新物种。发布会吸引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聚焦。其中新华社从不同角度持续推出4篇重点报道,“浙江发现全球新物种瓯江小鳔鮈”当日最大微博的阅读量达6300万次。围绕“红绿”融合讲好“共富”新故事这一主题,采访我市二十大代表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组织了美丽中国丽水行环保主题摄影大赛,将评选出的获奖照片和短视频在人流量密集处布展,期间共计6万人次现场接受宣教。开展守护“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繁殖栖息地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公众对生态环保的关注度。指导学校成立环保志愿小分队,组织参观环保设施,撰写绿色生活体会,唱响六五环境日主题歌曲。美丽丽水建设各项工作成果,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及新媒体报道和转载,累计阅读量已突破2.3亿次。新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家,全市累计24家。美丽丽水建设成效和影响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