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景宁教育均衡改革让107名孩子走出大山入读城区学校——让每个乡村孩子 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时间:2024-01-14 10:3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喔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清晨7点,伴随着独特的古诗词唱诵起床铃,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小学读五年级的毛诗琪在寝室“善成居”起床,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毛诗琪原来就读的学校是毛垟乡校,距离县城62公里。2023年初,因全县8所小规模偏远乡村学校有序优化,毛诗琪与另外69名山区孩子一起,来到了城区漂亮整洁的红星小学就读。同时,还有33个山区孩子分到了县城鹤溪小学,4名学生前往澄照学校就读。

107名孩子走出大山,这源自2022年以来景宁聚焦县域乡镇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问题,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推进的山区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

山区孩子进城就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

“寝室是4人位,卫生间、空调、热水一应俱全。”毛诗琪带着记者找到自己的铺位,只见床栏上贴着姓名牌,生活寄语一栏写着:我希望在学校学习越来越好!“善成居”这个宿舍名字,则是毛诗琪和同学一起取的。寝室廊道上,还有孩子们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作装饰。廊道尽头有一个活动室,可以阅读、下棋、剪纸……

“餐厅的饭菜非常可口,早餐有包子、馒头、豆浆、鸡蛋、面条等,中餐、晚餐分别有两荤四素、两荤两素供我们选择,老师要我们至少选3样,也可以全部都选……”毛诗琪说。

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毛诗琪尤其喜欢数学,期中监测她只扣了1分,老师和爸妈都为她感到自豪。而在绘画、书法、畲绣、3D建模等兴趣社团课中,毛诗琪最喜欢刺绣课,她的刺绣作品还经常在学校展出。

在红星小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毛诗琪与其他进城的孩子都已适应了新学校。70名学生中,有8人加入学校大队部,20人加入足球队和花样跳绳队,32人在运动会和文艺汇演中获奖。

在另一所接纳山区孩子较多的鹤溪小学里,情况也差不多。鹤溪小学副校长刘传龙介绍说:“转来就读的孩子们,主要来自大漈、大地、标溪3所乡校,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他们都打开了新世界,适应得非常好!”

在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过程中,景宁对原8所乡校的74名老师也进行了优化调整,部分年轻老师进入教学岗位,年龄较大的老师则转到生活老师岗位。

朱云萍是原大均乡校的教师,她在那里任语文老师6年多了。今年,在全县山区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过程中,经过考核,她来到了红星小学。

“加入这个大集体,我感觉踏实多了。以前在乡校时,全校才21个学生,语文老师就我一个,有时候还要兼着教科学,教学质量很难提升。”朱云萍说,来到红星小学后,一个年级段就有4个语文老师,在教研组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教学能力提升了一大截。

孩子从乡下转入城区学校,对家长来说,负担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毛诗琪的父亲说,自从孩子去红星小学后,自己放心了不少。因为自己常年生病,家里经济较为困难,以前夫妻俩都没精力管孩子。新学校的条件比乡里好了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而且吃住开支都由政府承担,家里负担压力大大减轻!

雷依晨从大均乡校转入红星小学后,也让父亲雷伟青尤为感激。他说,孩子在乡校就读的时候,自己要在乡里租房子陪着她。现在送到城里住校了,孩子开心,家长也轻松多了。

景宁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进城就读学生,县政府每年投入445万元,兜底保障孩子们的“吃住行”。

“在学校接收孩子之前,我就带着老师们走访了70个孩子的家庭。这其中,有51%低保、85%留守、72%单亲,有和轮椅上的妈妈相依为命的、有辗转于亲戚家才长大的……可以说,做好这批孩子的教育,我们责无旁贷。”红星小学校长吴月圆说,为此专门建立了新旧学校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的关爱帮扶团,帮助孩子们尽快融入新学校。

“不仅在吃住行学方面妥善安排,还实行‘一晚四管理、一周四落实、一月一总结’工作制度,全面呵护进城学生健康成长。”刘传龙介绍,鹤溪小学打好暖心帮扶组合拳,让山区学生“融得进、跟得上、过得好”。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景宁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效,下阶段将努力构建形成“畲乡优学”培育体系,打造小规模学校优化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