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缙云县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儿童福利和关爱保护工作。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落实落细各项儿童福利保障政策,着力提升缙云县儿童福利保障水平,为全县困境、留守儿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儿童关爱体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做好孤困境儿童关爱、心理健康守护、法治意识提升等方面工作,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着力点,加强机制保障、协同保障和资源保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倾力推进“浙丽守未·缙心护苗”工作。
一、建强筑牢未保关爱服务阵地
缙云县以“多站共建”“家站联建”“一址多用”“多站共营”等方式,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资源共享,真正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儿童之家建成服务基层、惠及儿童的民心工程,打造“1+1+N”工作模式,即一个社工站、一个未保站、N个配套站点,通过各站点功能互补,实现服务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共建成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8个、儿童之家76家,未保站和儿童之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通过开展文体艺课程、家庭探访、精准帮扶、法律援助、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等活动,累计服务未成年人9万余人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儿童之家运行管理,提升儿童之家日常服务能力,打造儿童之家服务品牌亮点,切实做好“儿童之家”运营工作及经费补助,缙云县民政局联合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出台《缙云县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之家运营管理的通知》文件,儿童之家运行经费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档次,督促每个站点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二、全力保障未成年人综合权益
县、乡镇(街道)按照“五个一”标准,实行未保关爱服务阵地社会化运作,以未成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主导,联动村社干部、妇联干部、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力量,全力筑牢未成年人“最后一米”保护屏障。一是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社会残疾儿童、暂时无人监护儿童等对象的关爱服务,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救助工作落地生根。缙云县未保机构改造提升效果显著,以县未保中心为核心,辐射18个乡镇(街道)未保工作。二是足额落实孤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配套资金,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孤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截至目前,缙云县在册孤困儿童1315名,留守儿童369人。三是积极开展“添翼计划”、“明天计划”、“焕新乐园”、“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浙里护苗·圆梦助学项目”等,让福利政策受益于更多有需要孩子。
三、多方联动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缙云县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充分调动22个部门和18个乡镇街道之间的联动机制,整合部门各项资源,打造1个综合平台、2个站点协作配合、3支专业队伍、4个关爱场景、5个联动机制的“12345”模式。一是牵头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突出重点,集中排查,形成工作合力,杜绝未成年人文身现象蔓延,杜绝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风险点;二是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宣讲。重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宣讲进村居、进校园、进儿童之家等活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三是提升未成年保护水平。为及时发现、报告、处置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面临的各种侵害和危险,有效预防、遏制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缙云县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缙云县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协调各部门合力,形成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新格局。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接下来,缙云县将以“打造更有温度更人性化的暖心之城”为目标,按照“人在哪里温暖关爱就送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从未成年人需求和“暖心之城”创建上寻找小切口,培育“暖心项目”全面提升文明温度和未成年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