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400L/2024-43000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民生信息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 | 2024-11-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长期以来,交通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畲乡景宁来说尤为如此。交通建设修的虽然是路,改变却是城乡面貌,带动的是产业的发展,打通的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通道。“十三五”期间,景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88亿元,较“十二五”实际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2%,创历史新高。
“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幸福通道
一条条农村公路的修建与通达,对于景宁交通人和景宁的百姓来说,其感受与记忆是最为深刻的。因为“四好农村路”修的虽然是路,但改变的是城乡面貌,带动的是产业发展,打通的是乡村振兴和两山转化的大通道。
景宁作为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加快发展县,直到1984年才正式建县,其基础十分薄弱。像公路这类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几乎是从零开始,到了1995年才实现所有乡镇通公路,属全省最晚。因此,多年来,景宁县一直都在拼命地努力追赶当中,这从一条农村公路——白大线的前世今生,便可窥见一斑。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白大线沿线村民们最深切的体会。1981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白大线有了一次改造提升,虽然还是砂石路,但宽度却从2米多增加到5米。80岁的孙发洪作为白大线的第一批护路,感受尤为深刻,他说:“别小看这3米的宽度,因为从此开始,拖拉机能上路啦。这样,水泥和砖等建筑材料就可以搭乘着拖拉机进来了,木头和毛竹则可以坐着拖拉从大山走进城市了。”
到了1994年,白大线桃源村段浇上了水泥路,开始变得“一尘不染”。东坑镇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吴学芬说,这条路是景宁农村公路里第一条水泥路,而且还上了电视,这在当年可是村民们最引以为傲的“年度大事”。
进入21世纪,白大线又迎来了大提升。从2010年开始,景宁交通部门投资2000多万元,对该线路进行提升改造,急弯取直,窄路基路面拓宽,改善行车视线不良路段,全线设置钢质防撞护栏和自发光轮廓标,不仅白大线路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也从此结束了旅游大巴无法通行的历史。
2018年以来,景宁县将白大线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要通道来打造,在风景线上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各类整治项目80多个,建设美丽林相430亩,提升省市级村庄5个,串起了一路的风景,使风景线“颜值”全面提升。
如今,白大线已经成为了全省名副其实的“美丽风景线”。在白鹤品咸菜,在桃源摘水果,在深垟住民宿……沿线乡村变成了一道又一道风景线,村民们的美好生活更是迎风而来。
白大线的一路变迁,仅仅是景宁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3年底,全县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里程达1908公里,居丽水市第三;其中,高速公路45.21公里,普通国道72.34公里,农村公路1783.82公里。水路运输方面,共有涉渡乡镇(街道)5个,渡口17个,码头渡埠38处,在运渡船21艘,六级航道125.31公里,其中通航航道106.09公里(含支线航道),未通航航道19.2公里。
绿色公交渡 低碳画中行
景宁县地处浙江南部,县域面积1950平方公里。境内千峡湖水库是浙江省第二大人工湖,水域面积36.72平方公里,干流通航里程70公里,涉渡乡镇(街道)三个(红星街道、渤海镇、九龙乡)。库区群众出行以渡运为主,全县现有渡口22处,渡船20艘,渡工54人,年渡运量达92.33万人次,20多万车次。
近年来,景宁以全省渡运交通改革和美丽渡口创建试点县为契机,围绕“公交行·免费乘·画中游”的目标。实施渡运公交化改革,全力推进美丽渡口建设,为畲乡涉水航区数万群众的出行提供优美、便捷的环境。又在2017年率先打造美丽渡口,彻底改变航区“脏、乱、差”的局面。大力实施美丽渡口、美丽渡船、美丽航道、美丽航区和平安港航“组合拳”建设,让涉渡群众出行实现了“画中游”。2023年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绿色低碳美丽渡口——千峡湖景宁金头会渡口,2024年还将继续创建一个绿色低碳美丽渡口。
2018年6月,全省美丽渡口现场会在景宁召开,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景宁模式”,被省委深改领导小组列入改革任务清单,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