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惠民助企 >> 市场监管
青田县局贯彻落实助企惠民“十件实事”背景下山区县放心农贸市场转型提升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4-04-11 11:31 发布机构: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以小切口保障大民生,积极开展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工作,着力改善城乡农贸市场整体面貌,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然而,受规划布局不合理、新生业态挤压、保障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山区县放心农贸市场经营压力剧增。在省局实施助企惠民“十件实事”的背景下,放心农贸市场亟需乘势思变,重新布局、重新打造、重新定义,向打造具有“烟火气、幸福味”的现代放心农贸市场转型升级。本文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分析山区县放心农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青田县局前期建设经验,提出农贸市场转型提升针对性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规划布局逐渐落伍,与群众需求不匹配。农贸市场在早期建设时,均选择坐落在人流量大的居民聚集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早期市场基本都存在周边设施不配套、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停车位不足、周边场地狭小等问题与现阶段消费者出行、购物需求难以匹配。而大中型综合性商超大部分开设在新型商业综合体中,具有配套设施齐全、出行停车便捷、商品类目丰富等特点,同时价格与农贸市场持平甚至更低,门店干净明亮、服务较好,能更好地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农贸、农批市场销售额大幅度分流。

(二)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以市场内销售为主,其经营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以青田县为例,“青青农贸”小程序在整体销售额中占比较少,消费群体缺乏多样性。后疫情时代,社区团购、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对于生鲜产品配送的辐射能力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购物习惯,选择足不出户买菜,农贸市场原有竞争力不断减弱,出租率明显下降,部分摊位长期空置。以青田县2021-2023年三个年度为例,全县农贸市场出租率分别较上年度下降了4.39%、6.19%和7.78%。

(三)资金保障相对较少,整体改造难以落实。大部分放心农贸市场软硬件设施、装修风格已偏陈旧,大规模改造需投入巨额资金,而地方政府现阶段对于农贸市场的专项扶持保障资金较少,市场“形象工程”难以开展。以青田县城东菜市场为例,市场每年租金近100万元,市场内硬件的修缮、维护费用同样支出巨大,在摊位出租率下降的情况下,市场逐渐入不敷出,难以自筹资金开展改造。

二、青田放心农贸市场前期创建经验

青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菜篮子”民生工程,倾力打造“环境更整洁、管理更规范、交易更便捷、群众更满意”的“升级版”农贸市场,累计投入近1.5亿元,已完成改造面积3.8万平方米。截至 2024年2月,青田县登记在册的9家农贸市场均获评放心农贸市场。

(一)集团化运营,创建统一品牌。青田在全市率先组建菜篮子集团(国有独资),保障市场资金来源。通过菜篮子集团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统一回租,统一管理,通过国有化专业市场运营方式,将收入按一定比例反哺于农贸市场设施设备维护、食品检测等方面。截至目前,菜篮子集团已拥有近5个亿的优质国有资产。

(二)标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运用“标准化+”理念,制定《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经营户诚信经营管理制度》《“星级文明诚信经营户”评比实施办法》等制度规范。设立市场管理培训基地,对市场管理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出台《农贸市场日常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进一步巩固农贸市场管理成果。

(三)智能化提升,打造智慧市场。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结合星级文明市场、“五化市场”建设,设立信息公示和自助查询系统,实现商品价格和食品放心“实时公示”。建设网上菜场,推出电商平台“青青农贸”微信小程序,进一步扩宽农贸市场的销售渠道。

三、相关建议

放心农贸市场建设是惠民利民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在延续优秀经验做法的同时,还需针对“旧山城”提炼总结出“新办法”,创新打造具有“烟火气、幸福味”的现代放心农贸市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重新布局,打造“邻里便民”标签。通过国企牵头,深入调研各大市场实际经营情况,除各主街道、部分人口密集的工业园区和乡镇农贸市场外,将部分客流量稀少、营业额低迷、持续亏损的市场进行合并、撤销,整合国有资产,改为政府划定“便民疏导点”,用于保障乡镇自产自销农户、专业合作社等群体的农产品销售需求,同时增设“24小时便民服务站”,把“生鲜送到家”的服务辐射至更多小区和居民。以青田为例,2024年度将在原有2家的基础上,继续建设至少5家24小时菜篮子服务站。此外,联合属地街道、社区和其他相关部门,优化市场周边配套设施,将停车、便利店、修裁衣服、配钥匙等多项生活便民服务引入市场,跳出“市场只能卖农产品”的固定思维,完善周边社区居民生活保障。

(二)重新改造,打造“内外兼修”标签。近年来,多地的农贸市场纷纷做出了破圈的尝试,诸如“文二菜市”“东山弄市集”“蒋村柿集”等网红市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想要让市场有人气,就要探寻与众不同本地文化基因,在市场功能改造、区域规划中予以体现,让群众在购物中感受本地文化气息。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确保政府资金、政策到位,对标大中型商超,从市场结构、基础设施、内部设计等方面入手,科学规划,进行功能区重新规划,并运用好“浙食链”,通过标准化运营管理,将放心市场打造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信息透明的综合型销售市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舒心的菜篮子购物环境。

(三)重新定义,打造“守旧迎新”标签。面对各类新生业态的夹击,放心市场要围绕“放心”,让百姓在“烟火气”的市场中体验到“幸福感”。既要结合现代社区工作,组织市场党员对接社区“一老一小”需求,将社区便民养老、送菜上门、儿童游乐托管等服务嵌入到“一老一小”的社区生活中,以细节化的便民服务吸引中老年人“留存”,打造“社区型”放心市场;也要通过打造净菜切配区,强化线上买菜模块,为上班族提供食材购买、上门代厨服务,实现生鲜配送上门,代厨服务到家,吸引年轻群体线上购物,同时,结合“放心消费单位”创建,因地制宜开展现场制售,吸引年轻人进市场消费、打卡,打造多元型放心市场。如青田以侨乡著称,可结合西餐、咖啡等元素,尝试与县内知名咖啡工厂、咖啡企业合作,打造咖啡饮料驿站,进行咖啡饮品和咖啡豆现场销售,与进口商品城商会合作,打造侨乡市场“进口商品销售专区”,开展西班牙火腿现切教学等,让菜场更贴近年轻人群体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