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遂昌九龙山发现鱼类新物种“吴越拟鲿”
时间:2024-05-19 13: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丽水又发现新物种。5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刊发了论文,确认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新鲇鱼,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Tachysurus wuyueensis”,中文名为“吴越拟鲿”。

“2020年9月,我们是在由保护区管理中心组织的综合科考项目中首次采集到这种鱼的,当时渔网里有一群小鱼,除了优势种光唇鱼之外,还有九龙山常见的盎堂拟鲿等,但是有几条拟鲿特别不一样,身体特别细长,也没有盎堂拟鲿身上的斑纹,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未被记录的物种,赶紧采样,同时科考队成员也潜水拍摄了活体照片。后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确认其为一种没有被记录报道过的未知物种。”新物种发现者、浙江自然博物院袁乐洋博士告诉记者。之后,九龙山管理中心科研站的科研人员也多次记录了该鱼类的身影。

论文第一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介绍,吴越拟鲿隶属于鲇形目,鲿科,是我们常吃的“黄辣丁”——黄颡鱼的近亲,但是和广泛生存于江河湖泊的黄颡鱼不同,吴越拟鲿是严格的溪流鱼类,生存在水质冷凉清澈,密布卵石的溪流源头水域,夜行性,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由于吴越拟鲿对生活环境选择苛刻,限制了它们的扩散分布,使得它们栖息地碎片化,难以被人们发现。“新物种的存在其实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被发现,保护区对区内环境的严格管理,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为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契机。”袁乐洋说。

据悉,遂昌九龙山地处乌溪江上游源头区域,保护区内保存有600公顷以上的原生林和老龄林以及其他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近年来,随着当地与科研单位、院校的合作不断深入,不但推动了九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深化,也让许多隐秘在深山中的新物种露出真容。自建区以来,科研团队和专家先后在九龙山区域发现了九龙棘蛙、九龙新蝎蛉、丽水钩瓣叶蜂等11个动物新物种,以及九龙山榧、九龙山景天、九龙山凤仙花等39种植物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