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美丽丽水建设考核结果出炉,龙泉市获评优秀单位,这是美丽龙泉建设的又一项喜人成果。美丽龙泉建设如何落笔生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坚持保护优先
生态环境质量领“鲜”全省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全力擦亮生态底色,让龙泉更美更绿更和谐。”
2023年,龙泉市聚焦污染防治,在“持续和深入”上下更大功夫,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从源头到过程到末端提出污染防控全链条措施,纵深推进美丽龙泉建设,为龙泉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保驾护航”。
开展涉气企业专项整治,重点对摸排的78家生物质燃料企业分类施策,查田金圩工业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深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均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龙泉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建立国控断面水质联动机制,开展紧水滩水库藻类异常增殖处置。建立龙泉市公检法环地下水资源协同保护机制,为全省首个地下水资源司法与行政双轨协同保护机制,加快推进青坑底矿泉水补给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1个。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达100%。
二、坚持绿色低碳
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新跨越
“没想到青瓷废模具、青瓷废品碎片还能拿来做成环保轻质砖和机制砂。”青瓷制造业和矿产采选业是龙泉市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通过打造青瓷行业废弃石膏模具回收协同利用尾矿渣制作环保轻质砖的循环利用模式,每年可消耗青瓷固废8万吨,尾矿渣23.1万吨以上,完成青瓷行业、矿产采选业和建材行业的产业链闭环,推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碳自净。环保轻质砖建材行业已然成为山区新经济增长点,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近年来,龙泉在减污降碳协同工作的推动和引领下,努力将特色行业工业固废处置困境转化为新行业的培育出发点,致力于创新特色行业工业固废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探索一条通过“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发展道路。2023年,龙泉成功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2个。
此外,龙泉还有许多减污降碳的务实举措。全国首创“山海协作”碳汇生态横向补偿机制、全省首创碳汇权登记管理、创新全省首单“林木碳汇保险”“林木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创新推出碳汇贷款、发放丽水市内首批竹木产品碳标签……
三、坚持先行示范
奋力打造美丽龙泉建设样板
绿水青山,碧水蓝天...走进龙泉市锦溪镇,空气里都是青草的味道,小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一条条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游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立于路边。
近年来,锦溪镇通过集中治理堵点乱点、基础设施改造完善、民生工程提质增效,推动城镇风貌综合整治提升。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污水管网入户率和农村污水收集率,消除污水直排现象。大力推进“百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动田间设施风貌和乡土环境协调发展,一幅令人期待的绿水青山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的美景图日渐清晰。2023年,锦溪镇上锦村、下锦村入选丽水市高品质水美乡村。
“美丽城镇”建设是美丽龙泉建设“十美”行动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龙泉市启动实施“十美”城乡建设品质行动,以推进项目建设和提升精细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加速推动城市环境从“一处美”“一片美”到“整体美”转变。
绿一点,美一点。2023年,龙泉市查田镇入选省级第三批低(零)碳乡镇试点,宝溪高山村、屏南金何村等4个村入选省级第三批低(零)碳村试点,创成和美乡村、精品花园乡村等54个,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1个,其中入选省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1个。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龙泉市将坚持与绿色同行,和环境共赢,持续深化美丽龙泉建设,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打造一批具有龙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