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生态环境局 >> 其他行政职能 >> 生态建设 >> 自然生态管理
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成功入选国家和省级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4-05-31 17:53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自然生态规划处

近日,生态环境部推出了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的优秀案例,我市《浙江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案例成功入选;在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4年度全省15个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中,我市《丽水市强化数字赋能 创新建成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案例也榜上有名!

一、基本情况

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水、气、土等环境监测体系已经较为成熟,而生物多样性监测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存在监测方法不统一,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监测指标缺乏客观性、实用性等问题。为破解生物多样性监测难题,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勇当先行者,从2021年就开始谋划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布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全国创新性提出建设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二、取得成效

2023年丽水市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支撑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了监测技术方法的标准化,探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提高了监测效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保障能力。

三、典型做法

1.建立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标准体系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发布《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技术规范》,推动各地统一规范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出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技术规定》地方标准,实现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客观、精准评价。《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技术规定》地方标准

2.构建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网络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采用集成实时传输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爬雷达相机、蝴蝶智能监测仪等新型监测设备,构建了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网络,共布设20个智慧监测样区、600余个监测点位,实现了对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昆虫和水生生物等类群的智慧监测。2023年共收集监测数据达15.7TB。通过测算,丽水市2023年度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为68.41。

3.建立物种自动识别和数字监管系统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基于AI识别的物种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对华东地区常见30余种大中型哺乳动物、180余种常见鸟类、7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的图像和声音识别,以及对800余种昆虫,500余种水生生物的DNA识别。以陆生脊椎动物为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系统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实时查看、联网共享,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和监测报告自动生成,真正做到了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评估的全链条、智能化,提高了监测体系的整体效能。

四、经验借鉴

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的建设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客观、科学评价提供了“丽水样板”,显著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保障能力,有力支撑了丽水市“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