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民政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2082/2024-41232 文号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丽水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4-06-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6-26 19:16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市民政局

汤叶勇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上提出的第88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关爱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孤残儿童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您的建议,我们会同市市残联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多方协作,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

根据《丽水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丽教基〔2022〕96 号)文件,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卫生健康部门和残联等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学校和科研、医疗、康复等机构的合作机制,统筹各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教研机构和高校的专业力量,加强对特殊教育的专业支撑和指导。建立各级心理筛查机制,借助省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动态管理平台进行评估干预、心理辅导,提升孤残儿童心理健康。通过家长线上课堂、心理健康讲座、大家访等方式加强家校共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关心关爱孤残儿童。

全市实施未成年人“阳光丽心”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5月14-15日,社工部牵头赴缙云、青田等地参加四人小组帮扶工作调研。我们民政也积极参与,通过扶持社会组织以项目运作形式,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成效初步呈现。如青田县民政局发挥县级助联体优势,结合青苗妈妈项目,为有需要的帮扶对象开展焕新乐园及研学活动,且为四人小组提供意外保险及出车费用1万元的经费保障,有力地解决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二、针对“建强组织,扩大助残帮扶力度”的建议。

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需求。现有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 16 家,最大可容纳1115 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预计到 2025 年底最大可容纳1300 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各县(市、区)已实现定点康复机构全覆盖。目前,全市在训残疾儿童 840 人,尚有空余容量 275 人位,全市残疾儿童基本实现就近就便接受规范化康复服务。针对社会残疾儿童无法享受福利院内专业康复服务的问题,依托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创建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养护平台,挂牌市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并与浙江康复医院合作成立浙江民政康复指导中心浙西南革命老区康复中心,完成“三牌齐创”,让浙西南地区全域残疾儿童在福利院内就近接受服务,实现开门办院。开展育童试点项目,让康复资源下沉社区和学校,推动残疾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惠及社区残疾儿童171人。

2015年,作为全省“添翼计划”唯一试点市,市民政局探索建立评估指标及标准7条46小项,组建由康复师、特教、社工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为7—18周岁的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提供3—9个月的集中养育和康复训练,通过“家庭开放日”,开展家长康复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跟进回访。2021年进行扩面提档,创新突破户籍限制,使评估符合条件的儿童就近接受康复。强化资金保障,实行省补+县补+市级兜底保障的补助模式。优先把监护人招聘为护理员,既为残疾儿童提供有效的康复护理服务,又帮助家庭“减负创收”,社会效益明显。已累计开展“添翼计划”28期,惠及987人次,入特校和普校儿童高达95人。

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专注于儿童福利领域的民间草根公益慈善组织,目前全市有25家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困境儿童及青少年提供针对性服务。2024,全市安排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资金500万元(其中市本级220万元),将重点向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倾斜。

三、针对“深耕专业,做好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的建议。

市教育局按照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配足配齐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等。健全市、县、校三级教科研体系,注重发挥市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培训、指导、服务等职能,深化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引领,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研质量。完善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准入条件。鼓励各县(市、区)通过委托培养形式和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探索将各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纳入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的市-县-校三级研训工作机制,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机制,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康复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实施教、医、研“三位一体”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培育教育康复复合型专业教师。

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医护人员22名,特教老师10名,社会工作9名,从浙江康复医院引进15名康复专家组成的康复团队进驻,通过“传帮带”和实训跟班等形式,既为本地培育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又为温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南地区输送人才。对机构内取得教师、医护和康复师等资格的专业人员,按规定纳入教育和医疗培训、职称评审、褒扬激励等,并落实相关待遇。院内每年组织两次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孤残儿童护理员参加省级竞赛,以赛促训,切实提高服务技能水平。与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种子项目合作,推进“全人·全程·全纳”服务模式,提升特教水平。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形式,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支多专业、高素质和具有责任感的专业化队伍,为孤残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专业服务。

四、针对“加大宣传,营造浓厚助残氛围”的建议。

建立与残疾儿童家属的沟通机制,关注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及家长心理改变化,减轻家长心理负担。市残联通过制作科普视频等方式加强社会面的宣传与引导,提高群众对残疾儿童的认识与接受度。市残联康复医院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喘息服务,2023 年组织家长手工制作、亲子活动 4 期,90 个家庭受益;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3 期,约 100 余个家庭受益。莲都区专门划出场地,为孤独症患者家庭提供关爱服务。

下步,将进一步建立与省级医院协作机制。市残联康复医院和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提高我市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和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与科研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康教工作,协同妇联、共青团、狮子会等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健全社会康复服务体系。实现全市 9 个县(市、区)均有 1 所以上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扶持和培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渠道,培育更多致力于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及公益志愿团队,提高儿童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

最后,再次感谢您在建议中提到关于进一步关爱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举措,四点建议我们全部采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把孤残儿童关爱有关政策落细落地,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联系人:杨婷婷(社会福利救助处)

       联系电话:0578-2091580

       传真:0578-2091576

邮编:323000


丽水市民政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