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419H/2024-40894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4-06-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范庆伟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44号提案《“一带三区”产业平台建设协作机制要有新思路》收悉,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此提案由我委与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共同办理。针对建议内容,我委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一带三区”产业平台推进情况
(一)“一带”区域
立足“一带”地区市域发展核心带建设目标,我们重点谋划推进了瓯江新区、三江口片区,创新探索实践跨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取得一定成效。
1.瓯江新区:为加快推动市本级开发区平台规模化、集聚化、能级化发展,我们在打造丽水南城生态工业统筹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创新启动省级新区“瓯江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编制形成《谋划设立丽水瓯江新区战略研究》,系统提出“瓯江新区”规划范围、功能定位、建设目标、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意见建议供市领导参阅,目前已纳入省长交办事项由省发改委研究推进。今年以来,规划建设的“瓯江新区”作为全市产业平台“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改革的试验田,突破丽水开发区与丽景园现有合作模式,创新跨县域重大项目招引利益分享机制,推动总投资120亿元的富乐徳半导体产业项目落地丽景园;同时,在全市率先谋划“跨山统筹”项目,3个项目纳入市域要素统筹项目清单。同时,丽水开发区作为新区规划建设主体区块,对周边区域产业发展虹吸效应进一步增强,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实现“三年倍增”,特色半导体“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成功入选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生态合成革为核心的时尚产业顺利完成跨越转型,水性合成革产能占比全国的25%。丽水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名单,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首次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
2.三江口片区:“三江口”协同发展区地处瓯江、小安溪、宣平溪三江交汇处,协同北城联城路湾、开发区白岩四都、莲都碧湖白桥等区块开发,通过统筹空间、产业、资源等核心要素,强化提升联城路湾都市服务新功能新载体,打造白桥美丽经济新磁极、白岩创智孵化新高地。截至一季度,白桥区块已谋划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9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67亿元。同时,为强化片区实体化推进合力,市级专门抽调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双招双引”办等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三江口”协同发展区建设指挥部,细分平台规划、产业招商、要素统筹等领域工作组,加快“三江口”协同发展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三区”区域
1.云景产业园:近年来,云和、景宁两地协同发力,按照“一园两区”模式打造云景生态产业园,加快推进云景聚落区块发展建设步伐。目前,云和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建设(云景生态产业园)项目已列入浙江省“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赤龙区块正在拓展中。景宁通过整合提升,目前已建成丽景民族工业园区块、景宁民族创业园区块为主要平台,分别发展电工电器、半导体、幼教木玩、精密制造几大行业多元发展的民族特色产业。
2.遂松“万亩千亿”新兴产业平台:以遂昌生态工业区(云峰街道毛田洋浩、龙板山区块;妙高街道上江、大桥区块)和松阳古市镇、赤寿乡为空间载体,全力打造“万亩千亿”新兴产业平台,共同谋划建立“智能制造小镇”,力争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截至2022年底,遂昌云峰片区引进强邦、瑞云新能源等3家企业,全年完成投资额2亿元。松阳县赤寿片区已落地的新创、宝丰、恒兆小微园一期等项目逐步步入投产阶段,新落地的牧行工贸、闰驰、辰阳、恒兆小微园二期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完成民间投资6.9亿元。
3.龙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在龙泉市兰巨区块和庆元县黄田竹口区块,依托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优势,分别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构建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为重点的创新平台,着力破解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做强特色产业,扩大税源增量,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龙泉市大汪区块产城融合城乡共富工程已完成240亩清表工作,正在进行部分施工运输便道修正。庆元黄田镇与竹口镇一同申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康养、生态农业等富民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交易400多万元。
二、“一带三区”体制机制创新方面
(一)健全“1+4+N”工作统筹推进机制
“1+4”即充分发挥高规格领导小组和4个常委为组长的工作协调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建立常态化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制度、县域轮值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N”即聚焦打造“一带”“三区”标志性成果,组建N个重点任务攻坚团队,明确专人负责机制,实行重点任务进度双月滚动上报,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最小颗粒度督进落实。截至目前,四个工作协调组全面落实常委挂帅高层协调机制,通过召开片区会议、实地调研、跨县会商等形式,统一跨区域发展思路,及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二)建立“一带三区”政策保障长效机制
立足区域协同和产业联动需求,研究制定“一带三区”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政策清单。目前已出台跨山统筹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机制、招商引资二十条意见、“1315”特色产业链培育等针对性政策举措22条等。同时,建立健全合作区域捆绑考核制度,强化跨区域合作导向,实行“一带”跨越组和“三区”特色组差别化考核赋分。
(三)创新要素统筹机制
一是国土空间统筹机制。修改完善《丽水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统筹制度》,优化我市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益效益,助推全市招大引强项目落地。二是财政金融统筹机制。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市域一体化县域全覆盖,加快青田县、云和县纳入进程。截至目前,一体化区域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6.55亿元。三是教育资源统筹机制。组建丽缙青、云景、松遂、龙庆跨区域职校联盟,职业教育统筹格局初步形成。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技能人才供给不断加强,为各县(市、区)主导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四是人才资源统筹机制。依托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探索市内人才科创飞地建设方案,引导庆元、景宁等县与丽水开发区合作,形成孵化在产业园、生产在县(市、区)的格局。五是产业招商统筹机制。建立健全市级统筹、信息共享项目库,形成重大产业项目“跨山统筹”管理闭环。研究出台跨山统筹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机制。制定招商引资二十条意见、考核办法。实现招商项目跨区域统筹调配,1-6月共计统筹调配项目269个。
三、关于“突出‘一盘棋’管理,强化组织保障”的建议
根据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市政府派出机构需由省级审批,行政机构实行总量限额管理。目前我市行政机构已经设满,暂时不能新设共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同时,市级权限下放方面,市级目前已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除小部分需要强化市级统一管理的事项外,其他事项依法依规由县(市、区)和开发区管委会行使。管委会各部门作为统筹协调主体。按照“条抓块统”要求,负责统筹目标任务、产业布局、规划建设、重大项目招商、要素保障、政策制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社会管理等工作。在“一带三区”产业平台共建管委会暂时无法成立的情况下,我们重点依托“一带三区”各区块工作协调组,强化跨区域事项的统筹调度。
四、关于“坚持‘一条心’攻坚,凝聚工作合力”的建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指导意见》和《丽水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总体方案》,市、县级开发区(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由市委和县(市、区)委分别管理,组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建立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三个一”管理体制和管理、规划、招商、核算、考核“五统一”运行机制。根据您的建议,下步我们将持续以丽水开发区为“跨山统筹”平台管理试验田,联动莲都、青田、景宁等县(市、区),协同探索跨县域“产业飞地”利益分成机制、平台公司管理模式、干部调配机制等。
五、关于“实行‘一本帐’考核,明确工作导向”的建议
在共建管委会尚未成立的情况下,我们下步将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联动统计部门,探索建立共建产业园经济指标统计口径。二是抢抓全省推动山区26县“产业飞地”合作模式改革破题之机,同步探索跨县域共建平台合作模式,在共建平台中导入山海协作地区典型经验做法,加快形成共建共荣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六、关于“高举‘一面旗’引领,加大考核激励”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建立“跨山统筹”重大项目库,对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实行市域统筹。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考核导向作用,引导各县(市、区)申报“跨山统筹”产业平台项目。同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省级奖励指标更多切块用于跨山统筹平台建设。
感谢您对我市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阶段,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工作落实举措。期待您持续关注“一带三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王超(战略规划和资源环境处)
联系电话:0578-2091835 传真:2091088
邮编:3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