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419H/2024-40900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4-06-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刘军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52号提案《用好问海借力金钥匙,大力发展瓯江临港产业锻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收悉。我委会同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等部门认真研究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是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是浙南地区内河水运主通道,辐射浙江中南部地区与闽赣部分地区,是温州港的疏港航道,是浙南发展水上旅游客运的依托,具有通航、防洪、灌溉、调水等功能。近年来我市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放大瓯江航运资源优势、推动瓯江沿线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2月,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召开,全面奏响“丽水之干”最强音,开启了科学谋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征程。为发挥瓯江航运资源优势,提出围绕“东部物流提升、西部旅游拓展”发展思路,谋划形成港口、航运、旅游联动发展的“一带两核七区”内河水运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成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实现丽水内河高等级航道零突破,并同步推进港区规模化建设,依托瓯江航道联动发展沿江港口码头、物流园和临港产业,推进丽水市运输结构调整“公转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助力“一带”沿线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就您提出的四点建议,具体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规合一形成临港产业空间规划的建议
为加快推动丽水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与城市、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有效衔接和统筹协调,为丽水临港产业发展预留空间,总体形成了“总规引领、专规支撑”的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一是省市总规引领。省级有部署。2022年,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提出规划形成“五纵八横十干十支”的内河航道总体布局,规划航道里程约 3700 公里,形成“外通内畅,贯通全域,港航协同,通江达海”的格局。其中,瓯江(丽水市区-温州岐头)段纳入“五纵八横”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紧水滩至丽水市区段纳入“十干十支”地区重要航道,规划为千吨级航道,为丽水港发展规模化港区提供了基础支撑。市级有定位。《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报批稿》目前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处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阶段。报批稿中明确指出,未来要打造“一港七区双核四重四辅八心”港口空间格局(一港为丽水港;七区为莲都、龙泉、青田、云和、遂昌、松阳和景宁港区,双核即青田、莲都两个核心港区;打造温溪、港头、船寮、腊口四个重要公用作业区,以及水阁、风化、沙埠、海口四个一般公用作业区),未来丽水港将建设成为“浙西南江海联运中心港”。
二是多项专规支撑。为优化全市内河港口布局,科学合理统筹利用港口岸线,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于2021年4月启动全市港口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组织编制指导全市内河水运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丽水港总体规划2021-2030年》,目前已顺利通过市级评审,并已向省交通厅专题汇报,下步将组织省级审查会,力争2023年底获省政府批复;为落实全省一盘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要求,今年已开展《丽水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编制,计划10月份发布;为调整丽水交通物流运输结构,降低结构性综合性成本,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今年3月启动编制《丽水市交通物流体系布局及运输结构优化研究》,目前正开展课题初稿编制工作,计划8月底完成。
三是适时组织编制《丽水市瓯江沿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我委已牵头编制下发了《丽水市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瓯江沿线临港产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下步,我们将结合《实施方案》推进要求,在《丽水港总体规划2021-2030年》大框架引领下,适时向市政府提出将《丽水市瓯江沿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编制计划的意见建议,加快推动市域临港区域经济发展。
二、关于培育引导适合水运的商货体系的建议
丽水港的货运主要集中在青田港区,出港货物主要为矿建材料(砂石料)、非金属矿石(加工用叶腊石)等,进港货物主要为煤炭、钢铁(钢坯)等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市场尚存在空白。为进一步培育集装箱运输市场,目前已编制完成《丽水青田港强港建设方案》,并开展《丽水港总体规划2021-2030年》修订工作,为港区集装箱泊位布局和集装箱产业培育做出了战略部署,将推动港区集装箱作业潜力进一步释放。
一是发挥枢纽集散优势,打造“水运黄金港”。启动浙西南江海联运中心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港区周边道路改线及开山工程建设,完善相应的堆场、仓库及生活辅助配套设施,打造集港口装卸、仓储、组织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区,顺畅衔接浙西南地区大宗货物航运网。目前中心港总投资25亿元,内设500吨级以上泊位33个,年吞吐量达265万吨,预计完工后年运输费用节约效益约5000万元,较公路运输相比费用节约30-40%。青田港区发挥沿海与内河衔接区位优势,按照“一港三区”总体布局,完成腊口港区(一期)工程建设,设有500吨级通用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量65万吨。统筹推进船寮港区、温溪港区建设,温溪港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一期),提升改造1个1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已于2022年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底前完工。
二是深化瓯江航道“公转水”、“散改集”示范行动。根据港区有关布局规划,未来将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公转水”,推广矿建材料、煤炭等件杂货、散杂货及其他适箱货物入箱运输,重点鼓励和引导大宗货物年运输量在100万吨以上及从事中长途货运的大型工矿企业、生产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等采用水路运输,提高“公转水”、“散改集”的运输比例。未来内河集装箱、集装箱海河联运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预计到2025年丽水市水路运输集装箱运量出港达11.1,进港达13.1。
三是强化涉洋产业招引培育。按照省市发展海洋产业的部署要求做好海洋产业的谋划培育,抓好重点产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跟踪监测,尽快实现投资项目落地、产出、增效。依托精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将涉洋企业纳入服务对象,组织对全市涉洋企业进行走访服务,着力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问题。强化海洋产业补链强链,组团带队赴沿海发达城市开展招商对接会和项目推介会,提高我市产业与海洋产业的关联度。切实按照省经信厅关于涉洋产业“五企”培育的要求部署,组织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深化实施雄鹰、雏鹰、凤凰、放水养鱼等行动计划。
三、关于打造更适合的营商便利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是温州丽水产业联动发展。丽水港的货物吞吐量全部在青田港区完成,青田港区又是温州港海河联运的主要货运地,近年来青田港区深入实施“接轨温州”战略,紧密与温州产业联系,加强与温州港集团在港务、人才、开发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产城融合深度发展。目前青田港已与温州港集团签订五年战略合作协议,实现青田港-温州港海河常态化联运。融入丽水“一带三区”发展布局,强化与宁波梅山国际港口合作交流共建保税飞仓,打造辐射浙西南全域的物流运输体系。
二是外贸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商务、海关、税务、外管、中信保”涉外五单位、贸促会、6个省级外贸预警点服务机制日渐成熟,目前已形成出口退税、融资、金融、参展、品牌培育、贸易救济、商事法律服务等协同服务机制,为临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商环境。发挥外资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外资权益保护,协调推进项目落地和在丽外资企业经营中的诉求解决,做好外商投资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深化“浙是你的家”全省外商服务品牌建设,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外资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国民待遇,支持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
三是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不断深化。完善进出口货物通关便利措施,通过提高单一窗口利用率、审批事项进窗口等举措,在原产地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等事项上提升审批效率,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外资权益保护,发挥外资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协调推进项目落地和在丽外资企业经营中的诉求解决,做好外商投资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深化“浙是你的家”全省外商服务品牌建设,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外资服务数字化转型。目前单一窗口审批率已经达到92.2%,原产地签发证书,贸促会商事认证,领事认证,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审核转报共4项审批事项已完成进中心。
四是外资开放度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在办理注册登记阶段落实好市场准入。主动与国有大企业、大集团、各种中介组织沟通衔接,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家级、省级产业推介活动,加强与戴德梁行等机构、中介合作,目前省政府已同意我市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工作,拓宽了招商渠道,进一步引进更多更优质的新兴产业项目。
四、关于涉鼋自然保护区审批工作的建议
针对建议中提到青田外雄电站至船寮大桥段航道养护项目涉鼋自然保护区建设审批事项,项目前期涉及“两报告一方案”,其中《项目对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省级林业部门已主持召开论证会,并通过专家评审。根据报告论证会省林业部门及专家提出意见已基本修改完善,现重新提交至省林业部门及专家审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项目设计变更方案》基本编制完成,计划近期组织评审。法律层面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审查,现提交至司法部进行合法性审查,预计今年完成《条例》修订工作,《条例》内容支持必要的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下步待《条例》修订完成,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法律依据,省林业部门完成项目建设审批,即可抢抓今年11月至翌年2月鼋冬眠黄金施工期组织实施。目前,《青田外雄电站至船寮大桥段航道养护项目对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正在修改完善。但省林业局表示该项目涉及核心区生态红线,受《自然保护区条例》限制,要求先论证通过后,待《自然保护区条例》修改确定后,予以批复。据了解,目前该条例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中,后续林业局将及时密切关注跟进,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五、关于建立瓯江临港产业发展专门议事协调推进机构的建议
目前,为推动全市“一带三区”暨“跨山统筹”工作,我市已于2021年成立市委书记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一带三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担任小组长的“一带”“三区”四个推进工作协调工作组,定期调度各区块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跨区域合作事项。丽水瓯江临港区块作为“一带”市域发展核心带海洋经济发展关键区域,对提升“一带”发展能级意义重大。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建立瓯江临港产业发展专门议事协调推进机构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同时考虑已有分区域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拟将“瓯江临港产业”事项纳入“一带”市域发展核心带协调工作组统筹推动(“一带”市域发展核心带协调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青田、缙云、莲都、经开区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中市发改委为牵头单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瓯江临港产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市瓯江临港产业提出宝贵建议。
联系人:史瑶靓(战略规划和资源环境处)
联系电话:0578-2090932 传真:2091088
邮编:3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