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2500472262052J/2024-41749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林业局 |
成文日期 | 2024-08-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刘赤波、郭巧燕、黄丽芬等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354号提案《关于抢抓“以竹代塑”风口推动竹产业高质量的建议 》收悉,现答复如下:
竹产业是我市林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山区农民增致
富的重点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发展竹产业,明确把笋竹产业作为林业主导产业和品质农业三年行动重点产业。我们按照“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思路,以加工业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全产业链培育发展。
一、强化基地建设,促进竹林经营降本增效
一是推进竹林道路网建设。致力打通竹材下山“最后一公里”,持续努力推进林道网络建设。今年全市新 (改)建林区道路450公里,累计建成以竹林路网为主的林区道路10118公里,
有效缓解了竹子下山难的问题,大幅降低了竹林经营生产成本。二是开展高效基地示范。按毛竹笋用林、材有林、笋材两用林、大径竹等不同类型,分类建设示范基地,提升竹林经营综合效益。新建设高效培育核心基地5个、面积1万亩,完成竹林 FSC森林认证39.9万亩。三是探索竹材机械化采运。遂昌县生态林业中心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开展了“毛竹机械化采运示范技术开发”。试验中,在交通不便的采伐山场安装便携索道,辅之以相应的机械采伐工具, 500米路程每小时可运竹材为2.5吨,采运效率是纯人工的7倍左右,极大节约了采运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竹林高效经营,以竹材采运降本增效为重点,着力强化竹林基地宜机化改造、竹林道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逐步推广应用索道运输、无人机吊运等竹材采运机械化,加快推进竹林基地现代化建设,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竹林生产效率和效益。二、强化育强补链,促进竹木加工做大做强。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2024年,市发改委和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 《丽水市林业三大百亿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规划》,把竹木制品产业作为三个百亿产业之一打造,重点培育以龙庆为核心的竹木制品产业,并把庆元竹木家居产业链列入全市1315地方特色产业链之一,到2027年全市林业工业规上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林业加工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大内育外引力度。扶持培育了“双枪”“梦天”“佳禾”等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全市新评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 (浙江可信竹木有限公司)、笋竹类省级骨干龙头企业3家 (龙泉1家、景宁2家),申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 (浙江佳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 (庆元2家)。深入实施林业领域“双招双引”工程,新招引5000万元以上落地项目4个、 2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项目 3个,重点落地了“庆元双枪公司全竹智造绿色循环产业链建设”“浙江佳禾公司竹制品精深加工”“丽水人间烟货公司笋类深 (精)加工建设及基地种植”等一批项目。三是补齐初级加工链条。针对竹材初加工链条缺失问题,从2022年开始,计划5年内在全市建设竹木分解点100个、竹木小微园20个,并列入对各县 (市、区)的林长制、品质农业全产业链三年行动考核。全市已建成竹木小微园14个、竹木分解点77个,使毛竹得以就近进行物理分解,降低了运输
成本,并为后端深加工企业提供初级产品。如正在建设的遂昌竹产业共富产业园项目,规划总投资3.67亿元,建设期共3年,计划2026年9月建成;再如龙泉、庆元等地通过创新盘活利用土地,创新林业点状供地等多种方式破除用地限制,极大推动了竹木初级加工点体系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补短+育强”,着力打造“竹林道+分解点+小微园+产业平台”的四级产业配套体系,持续补齐初级加工短板、引育一批竹业头部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竹加工业迭代升级、向精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竹产业“强链壮企”、集聚增效。
三、强化要素支持,促进社会资本上山入林
一是积极争取“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 《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在全国选择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 5-10个 ‘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市发改委第一时间对全市“以竹代塑”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会同竹产业基础较好、前期准备较为充分的庆元县赴国家发改委进行对接争取。庆元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推进相关工作,已基本完成 《庆元县竹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 《庆元县创建“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实施方案》编制,待国家层面明确后持续推进。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资金对“以竹代塑”产业项目、竹产业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 2024年,我市成功争取省级层面将“以竹代塑”产业项目纳入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专项补助范围,并组织申报“以竹代塑”项目5个,其中遂昌县竹产业共富产业园和浙江双枪竹木公司日用餐厨具自动化生产基地2个项目分别获省级专项640万元,合计获得补助资金1280万元。三是撬动社会资本“上山入林”。推行“国储林+”方案,将竹木产业小微园、初加工点、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助推竹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谋划国储林项目9个,建设规模约100万亩,总投资约130亿元。如:龙泉国储林项目,安排用于竹产业发展投资5.8亿元,计划培育毛竹高效基地8万亩,建设竹木初加工点24个、鲜笋加工点10个、林区道路722千米;景宁县国储林项目,安排用于竹产业发展投资6.4亿元,计划建设竹林及林下经济高效经营区8万亩,建设林区道路8千米、竹木循环经济产业园1个 (面积476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以竹代塑”核心工作,围绕完善加工链、强化创新链、打造消费链,系统谋划完善产业布局、要素配置,加大项目资金争取、竹业机械应用支持力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竹木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研究攻关。以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竹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和推广。近五年,全市推荐或立项科技项目10项,财政补助资金240余万元,其中浙江九川竹木公司的“多用途竹装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省科技厅领雁项目支持,财政补助资金125万元。二是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全市已建省级以上竹产业相关科技创新平台4家 (庆元省级竹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九川竹木高值化利用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浙江双枪竹材研究院、浙江恒祥竹木玩具省级企业研究院)、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 (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市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三是强化人才服务支撑。通过深化院校合作、绿谷精英项目、科技特派员等多渠道、多形式推动科技人才融入竹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如,浙江农林大学成立两个科技特派团,分别派驻庆元和景宁支持竹木产业和竹木加工领域;“环保型竹纤维/炭基复合系列功能材料的研发”等4个绿谷精英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庆元;市科技局通过完修订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宽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和专业,选派范围已经涵盖一二三产。四是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或参与竹砧板等国家标准、竹制盛器等行业标准、庆元竹木公筷等团体标准,以及“以竹代塑”产品的标准和规范制(修)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以竹代塑”关键技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协同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 (如,加快推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竹木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加大企业加工设备技改力度,在提高竹材性能、研制高性能产品、加工装备智能化、机器换人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增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
五、强化需求供给,促进竹木制品消费赋能
一是推动“以竹代塑”替代推广。以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为牵引,将“以竹代塑”替代推广工作纳入《丽水市塑料污染治理 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明确支持企业开发“以竹代塑”产品,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以竹代塑”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商超、餐饮企业推广竹牙签、竹棉签、竹筷子等塑料制品替代品等系列举措。二是开展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评估。试点开展丽水市林产品碳足迹碳标签评估,完成对竹产品 (防火竹墙板、学习桌、木制太阳伞、竹制太阳伞、白马御笋、油焖鲜笋)的生产的实地溯源调查,全程跟踪每个过程和每道工序,形成 《丽水市林产品碳足迹碳标签试点建设总报告》,其中竹产品部分完成6个竹产品碳标签开发。三是开展森林生态产品认证。正与国家林草局科技发展中心对接年度森林生态产品认证工作方案。拟筛选一批“以竹代塑”产品列入首批森林产品认证名单,明确认证规则,力争今年开展首批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制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以竹代塑”产品消费,修编“以
竹代塑”产品目录,着力打造“庆元竹木”“丽水山耕”“龙尚竹”等一批竹木区域公共品牌矩阵,加大政府采购、企业购买应用支持力度,扩大“以竹代塑”影响力,引导消费者增强购买“以竹代塑”产品的意愿,培育竹产品绿色消费市场。
感谢你们对“以竹代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孙政 (丽水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电话: 2175375
邮编: 323000
丽水市林业局
202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