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发改委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419H/2024-41961 文号 丽发改提〔2024〕216号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09-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7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02 08:24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民进市委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77号提案《关于打造新时代山区公共服务流动体系的建议》收悉。我委十分重视此提案的办理工作,在结合工作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等会办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协同共建,全面整合多部门资源”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聚焦破解山区公共服务难点堵点,按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要求,探索推进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其中,协同共建,探索以流动性解决不可及问题是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是深入基层摸实情。自去年12月份以来,由我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牵头组建调研组,深入云和、遂昌、松阳和景宁等14个流动公共服务车辆路径点位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组通过对84个样本开展入户问卷调查,了解山区群众对流动“十助”公共服务的知晓率、体验率、服务体验满意率以及服务需求程度。经调研分析,山区群众对流动公共服务系列车辆提供流动“十助”服务普遍持欢迎态度,群众获得感较强,主要体现为“四高”(知晓率高、体验率高、满意率高和需求程度高),既是民生实事,也是促进山区共同富裕的有效服务模式。

二是制定方案优模式。结合实地调研,我们先后四次召集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等部门,以及乡村两级干部、社会组织、流动车辆服务人员等进行座谈交流,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整合迭代“流动便民共富车” 优化山区“十助”公共服务的实施方案》(丽委办发〔2024〕28号,以下简称《方案》)。同时,确定莲都、云和先行落地实施整合迭代“流动便民共富车”工作。《方案》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培训、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和分属地管理、分条块收支、分条线指导等“六统三分”模式,提出打造“一车多用”融合发展模式、健全“一链贯通”运营管理机制、强化“一体推进”配套改革事项三个方面12项任务举措,初步形成山区特色的“助医、助行、助餐、助购、助销、助急、助洁、助业、助乐、助学”等流动“十助”公共服务。

三是建立机制促共建。为了进一步统筹推进流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制定并印发了《丽水市山区流动“十助”公共服务党建联建会商机制》,建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双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发改局参与的丽水市山区流动“十助”公共服务党建联建工作会商机制,通过每季度召开专题分析会或工作调度等方式,重点掌握面上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工作举措。该机制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开展日常统筹协调等工作,并与丽水市推进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协同配合。7月12日,召开了第一次丽水市山区流动“十助”公共服务专题分析会,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二、关于“聚焦需求,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建议

我市聚焦需求,集成各类公共服务于一体、定时定点上门的“流动便民共富车”,通过启用“流动便民共富车”统一标识,整合车辆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覆盖范围、延伸服务供给内容、实施“群众点单、平台派单”等方式,推动公共服务从设施覆盖向服务覆盖转变,打造全方位流动“十助”公共服务体系。

(一)补齐民生短板,保障基本生活

一是开展山区老年助餐服务。创新打造“中央厨房+流动爱心助餐车+助餐点”模式,以配有中央厨房的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圆心,以“流动爱心助餐车”为纽带,实现老年餐“统一采购、统一烹饪、统一派送”。全市共有“流动爱心助餐车”114辆,平均每个点位每天开展2次送餐服务,现已覆盖全市1499个村社,覆盖率达83.55%,上半年累计提供送餐服务115.57万人次。为进一步拓宽助餐服务覆盖范围,今年全市新增了老年助餐服务点234个。此外,各地在做好助餐服务同时,推进增设代购代办等服务功能。

二是创新智慧巡回助医服务。建设“智慧流动医院”,制定并发布了市地方标准《“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服务管理规范》(DB3311/T 280-2024),通过定期定点巡回为山区群众提供基本诊疗、慢病随访、医保结算、健康宣教、送药上门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有“智慧流动医院”50辆,巡诊服务已覆盖648个未设医疗机构的行政村,累计出诊2.57万车次,共计服务101万人次,在线医保结算近1500万元。深化“邮医”合作送药到家,不断优化投递服务提升投递频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2023年全年共配送中药1.4万件,2024年上半年已配送1.43万件,同比增幅318%。

三是提供及时高效助急服务。组建以千名山区管家、万名网格力量和各类志愿服务队为一体的服务队伍,按需按时上门服务,助力解决突发事件和协助应急救援等问题;对因病、因意外伤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上半年,依托96345平台,深入推进红色志愿护“十助”党员志愿服务“大篷车”活动进山区活动,到莲都区太平乡、雅溪镇、丽新乡和青田县东源镇等地开展流动志愿服务6次,惠及群众近万人次;给予临时救助服务1897户次数、3459人次数。

(二)推进便民服务,提高生活品质

一是统筹客运资源助行。统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协调城乡公交、客运班车资源,探索构建城乡“智慧公交”体系;创新打造“招手即停、爱心助行”一县一品牌;聚焦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旧换新,迭代升级城乡新能源公交车辆。2023年,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提升14.2个百分点,达到69.2%,完成农村班线公交化改造59条,数量浙江省第一。2024年计划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0辆,目前已完成20辆。

二是设立培训课堂助学。下乡开展健康科普、反诈宣传、技能培训等教学服务。2024年以来,已完成职业培训27910人次。构建“市县老年大学-乡镇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三级体系;为在籍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入学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近一学年来,共送教上门服务重残儿童460人。

三是推动文艺下乡助乐。通过“慈善大篷车”等形式,组团式开展文教助乐等公益服务。实施“百家驻百村”文艺指导员驻村行动,引进全国知名艺术家、乡贤、艺术团队入驻乡村。今年以来,共开展了送戏下乡680场次、送展览(讲座)下乡648场次、送书下乡55298册次,累计覆盖500多个山区乡镇,累计服务群众200万人次;累计入驻艺术家500余名,成立乡村艺术工作室246个。

四是开展上门服务助洁。围绕山区群众家政清洁、洗发剪发、个人卫生等基础需求,提供理发、修面、剪指甲等个人卫生护理服务和场所清洁服务。针对失能特殊群体,提供定点或上门擦浴、淋浴、洗足和洗头等服务。上半年,共计开展“爱心理发”上门服务47080人次,助浴服务1664人次。

(三)带动增技促销,助力共同富裕

一是打通助购渠道。发挥“流动供销致富车”功能,提供消费品平价销售等基本服务,并根据需求提供订单式、差异化服务,覆盖1286个山区村、累计服务27.29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开通跨省“流动供销致富车”,服务延伸到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等革命老区,惠及浙西南、闽北革命老区群众10.4万人次。整合农村物流运力资源,积极开辟城乡“客货邮”融合线路,发展公交带货服务。目前,已建立农村物流服务点87个,开通城乡“客货邮”融合线路27条,创新推动龙泉、松阳试点4条“‘客货邮’+无人机”融合线路,为破解丽水山区农村物流配送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二是拓宽助销网络。打造流动供销模式,构建“上门定点收+服务车辆流动收”山区农产品收购网络,建设“流动供销保险仓”,带动箬叶、竹笋、蔬果等山区农产品走出“深山”。截至6月底,全市常态化运行的农村农产品收购点152个,固定农产品销售点36个,助力销售山区农产品4788万元;建设“流动供销竹笋保鲜仓”45个,直接加工明笋380余万斤,辐射带动全市48个乡镇近万名群众从事春笋的采挖、加工、销售,实现春笋收购额突破3933万斤,带动地方农户增收3300余万元。

三是给予助业帮扶。灵活组织就业大篷车、就业快递等小规模、多频次的送岗下乡活动。建立农技专家队伍,引导博士专家深入乡镇基层,开展生产技术技能、病虫害识别及防治等业务指导,累计选派70名博士专家到乡镇挂职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53个。打造“共富工坊”,提供来料加工等家门口就业方式。截至目前,已建成“巾帼共富工坊”400家,帮助10万余名妇女群众家门口就业。

三、关于“加大宣传,提升可持续服务保障”的建议

为进一步体现山区流动“十助”公共服务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要求,我市从统筹要素支撑、加强调研督导、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宣传推广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可持续服务保障。

一是统筹要素支撑。拓展财政奖补、税收激励、公共资源支持和社会声誉等方式,引导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以“小成本”撬动“大服务”的社会效益。当前我市已形成体系化的流动公共服务模式,在遵循市场化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兼顾公益性,通过按需提供小额补助的形式推动重点领域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例如,“流动供销致富车”以农资公司、配送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开展自主运营,由财政对车辆保险费、涂装供销社标识费、车辆运营等三项内容进行少额扶持补助。“流动爱心助餐车”是在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堂食基础上延伸开展的配送餐服务,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财政拨付运营补助。“智慧流动医院”由市、县级财政保障,市卫生健康委在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每年安排180万元用于奖励“智慧流动医院”。“客货邮”融合发展由省级财政按照建设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农村客运”由中央油补和市、县级财政保障。2023年我市农村客运(城乡公交,康庄小巴,村村通)财政运营补助8184.77万元。

二是加强调研督导。今年,“新增10条城乡‘客货邮’融合线路、新增234个流动助餐车可送达的老年助餐服务点”被列入“跨系统整合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延伸服务内容”的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我委会同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标准、进度标准及满意度标准,有序推进落实。截至目前,“客货邮”融合线路和老年助餐服务点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7月9日,市政府督察室参与对遂昌县“客货邮”融合线路民生实事项目的验收。7月18日,市人大监督小组对缙云县老年助餐服务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研督导。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依托“市级技能学院、县级技能中心、乡村技能学堂”三级培训矩阵,市县联动组织送餐员、网格员、山区养老管家等“十助”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卫生护理、驾驶安全、食品安全等内容轮训,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截至目前,已培训6800余人次。实施“四百人才”培养工程,培育1860余支村晚队伍、1700余名艺术人才。5月,举办2024年全市老龄养老骨干培训班,对养老领域山区流动“十助”公共服务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客货邮融合现场推进会议,邀请省级专家对我市“客货邮”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及时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宣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智慧流动医院”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流动供销致富车”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全国供销县域流通六大典型案例和全国十佳农服强农典型案例。“客货邮融合+”入选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公布的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浙江省2023年第三批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库等。流动“十助”服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浙江篇”专题报道中亮相。7月14日,在丽水景宁,央视聚焦丽水市推进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点赞丽水整合迭代“流动便民共富车”,优化山区“十助”公共服务的改革成果,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丽水探索与实践。6月19日,丽水政务信息(专报)刊发的《我市创新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 为山区群众提供“十助”公共服务》获楼志坚常务副市长批示肯定。6月24日,浙江政务信息(专报)刊发的《丽水市创新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 为山区群众提供“十助”公共服务》分别获得李岩益副省长、李汉勤副市长批示肯定。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公共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马飞平  市发改委社会发展与改革处

联系电话:0578-2091131    传真:2091088

邮编:323000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8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