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泉市玉德青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顺明收到了龙泉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非遗名录图文授权使用证书。此次共有19家龙泉剑瓷企业领到首批非遗技艺图文“身份证”。
去年以来,龙泉市非遗保护中心、青瓷宝剑产业服务中心、剑瓷行业协会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和征求意见,在10月正式对外发布了“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文表述使用指南。
“指南不仅为使用和传播剑瓷非遗技艺的图文表述提供规范和指导,而且对规范剑瓷企业市场行为、助力剑瓷产品开拓市场、保护和提升品牌形象具有重大意义。”龙泉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指南的发布还对使用图文产品所需的基本条件及范围进行了明确指导,更能提升公众对龙泉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企业只要提交申请,明确图文表述使用场景即可,使用范围包括商铺装潢、产品包装、收藏证书、产品说明书、介绍手册等。”龙泉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吴海斌介绍,为防止非遗名录图文表述滥用,后续龙泉将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古越剑铺负责人郑国荣拿到“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非遗名录图文表述使用证书后,立即设计了4款带有相关图文的包装盒。郑国荣认为,当下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产品种类日趋丰富,非遗名录图文表述的使用,也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区分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和文创产品。
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截至目前,龙泉市剑瓷产业共有市场主体7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剑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0余名,剑瓷产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首批非遗技艺图文“身份证”的成功发放,将以官方“非遗标志”让相关产品拥有更加鲜明的辨识度,为消费者提供直观、可靠的产品信息,更利于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