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低温持续,全国多地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其中,流感作为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常客”,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我们该如何防范、轻松应对?
一、了解流感现状 近期,不少人感染流感后除了发热、呼吸道症状,还会头晕,甚至有人怀疑出现了 “新毒株”。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目前没有发现“新毒株”。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病程一般在5到7天。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脆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可能。 12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显示,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在第51周(12月16日—12月22日),不论南北方,流感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都排名首位,遥遥领先。2024年11月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也显示:流行性感冒在传染病报告中发病居首位。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二、如何预防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王牌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在近期流感肆虐的情况下,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传统流感疫苗大约需要2周时间起作用(鼻喷流感疫苗更快),因此,在流感高发季之前(9月至10月)完成接种是最佳选择,如果错过了也没有关系,在整个流感流行季也都可以接种。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减少病毒残留,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从细节处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为身体“充电”,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充足休息助力身体修复,这些都能使我们的身体在面对病毒侵袭时更有抵抗力。 三、已经感染怎么办 1.佩戴口罩。出现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视情况及时就诊;如需就医,务必全程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也应当佩戴口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正确用药。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建议接触过流感样症状者后出现症状的人群及重症高风险人群,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当与流感病例进行未加防护的密切接触后,可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市民家中也可常备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不要重复用药,用药时务必仔细看说明书,遵医嘱。 3.及时就医。若高烧不退,或出现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等症状,以及发病 5 天后仍没有好转,可能出现合并症、继发感染等,都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