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启新程,实干笃行谱华章。
2024年,在全县同庆畲族自治县设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作重要回信,为新时代畲乡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
近年来,全县上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奋进姿态,锚定“一核两翼三化一体”发展思路,奋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之路。
2024年,景宁交出亮眼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53元、30461元,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生态质量指数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2024年,景宁改革攻坚展现新作为。景宁坚决扛起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全省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三大“先行使命”,为全国民族地区、全省山区探索了更多“景宁实践”。
站在新起点,畲乡儿女感恩奋进、笃行不怠,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景宁新篇章。
交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卷”
“春节期间,我们500千伏出线洞项目建设不停工,为的就是能在2025年6月底完成开挖。”这个春节假期,位于景宁梧桐乡的景宁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出线洞项目建设工地一片火热,项目负责人宋旭帮和18名工友在工地度过了新年。
宋旭帮表示,500千伏出线洞项目是连接开关站和主变洞的重要环节,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不影响后续工作,春节期间必须不停工、保进度,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以赴“拼项目”,这份“火热”贯穿全年。2024年,景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截流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实现工程建设范围内99.9%交地,上下库各作业面均全面启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46亿元。
奋斗实干,担当争先。一年来,景宁坚持以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核心任务,大抓招引、大干项目,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产业生态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山区县共富“特色之路”越走越宽广。
这一年,景宁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塑强经济发展新引擎。
项目招引“点燃”跨越发展主引擎。景宁坚持“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的重要定位不动摇,深耕上海、温台招引大通道,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8个,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
项目建设“提速再提速”。景宁深化实施重大项目“五大攻坚战”,开工638国道景宁九龙至红星段改建工程等重大项目,提速抽水蓄能、235国道东坑至景泰交界段、双港水库及供水工程等5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年产3000吨惠明茶产业、溪口大桥等重点项目,9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63.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2%。
这一年,景宁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生态工业加快起势。
生态工业持续壮大。1—12月,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外贸出口、规上工业研发费用等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3.4%、13.2%、59.5%、39.8%、28.0%,均连续12个月位居全市第一。全年规上工业企业达75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4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亿元,均实现三年翻番。
产业质量持续提升。景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研发投入和创新平台培育,补齐科技创新发展短板。一年来,景宁企业喜报频传:亚资科技被认定为省级隐形冠军、青风环境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称号、天造环保成功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高层次企业培育不断“破零”,彰显强劲发展动力。
这一年,景宁聚力富民增收,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品质农业“接二连三”。“景宁600”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累计建成“景宁600”基地12.95万亩,年销售额突破7.4亿元;惠明茶品牌持续做大,产值突破8.3亿元;林业领域实现突破,新增多花黄精、三叶青等林下经济基地2000余亩,成功入选省竹产业重点县、省林业共富试点县。
风情旅游提档升级。2024年,景宁以建设畲族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签约小文山禅意度假村等3个区域标志性项目,打造全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创新推出《畲秀·千年山哈》等演艺精品,“云中大漈”与游戏《黑神话:悟空》跨界联动,火爆“出圈”。
据统计,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980元,同比增长7.7%,位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0%、8.4%,分列全省第五、第一。
答好山区公共服务“民生卷”
“以前张庄村到沙湾镇没有固定的公交班车,去镇里经常需要走着去。如今有了‘预约公交’,提前和司机约好时间,司机就会来接,大大方便了我们出行。”近日,沙湾镇张庄村的蓝大爷乘坐“预约公交”到镇上办事,脸上洋溢着笑容。
2024年9月以来,景宁率先在沙湾镇、梧桐乡、标溪乡试点开通镇村“预约公交”,并陆续在各个乡镇进行推广,实现镇村“预约公交”全覆盖。目前,17辆“共富小巴”覆盖了20个乡镇(街道)58个建制村,1.5万名山区群众出门“无忧”。
“流动”的温暖,不只是“共富小巴”。景宁统筹供销共富车、“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公益大篷车等流动资源30余辆,打造“上门农贸+入户公益+进村医疗”流动助老模式,采取流动商贩上门买卖、志愿团体助老公益、巡回车辆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形式,打通服务山区老人“最后一公里”。
特别是医疗卫生方面,景宁创新“固定+流动”山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进片区化管理改革,依托“智慧流动医院”常态化巡回诊疗服务和“云诊室”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远程诊疗平台,实现就医、检查、取药、医保报销、远程会诊、健康宣教等“一车通办”。
跨山统筹,让山区公共服务“触手可及”。近年来,景宁以全省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为契机,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便民等领域,以片区、流动、协同“三措并举”的一体化路径,推进“小县优医”“小县优教”“小县优养”等民生工程,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为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过去一年,景宁教育改革成果全方位跃升,小县优教迎来了“高光时刻”,多项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景宁中学高考本科录取率和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录取率位列全市第一;职业高中单考单招录取率96.82%,位列全市第一;叶景琪教师团队斩获全国一等奖,刷新全省历史最好成绩,打破丽水汽修专业无冠历史。
2024年,景宁在全市率先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教育基础生态监测、教育公众满意度分列全省第一、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
针对山区养老服务难覆盖难题,景宁以国家级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为抓手,加快构建“阵地、资源、队伍”一体化路径,积极探索农村“就近式”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奋力打造“浙里康养”山区样板。
景宁制定出台《景宁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成以城北老年医养综合服务中心和城南“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4个片区康养院为着力点、N个“嵌入式”服务点为补充的“2+4+N”养老服务布局,实现“城镇集中式、社区嵌入式、农村就近式”养老服务供给。
景宁还围绕“山区养老管家”品牌建设,融合网格员、在村优秀青年、退休医生等群体,组建151名“养老管家”,老人可享每日探访、每周健康护理、每月专项服务等“上门式”服务。2024年,共计服务16万人次,覆盖率100%。
为破解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进城务工和搬迁安置群众回乡办事难题,景宁探索“村事社办”城乡集成服务模式,通过群众需求村社共办、活动阵地村社共享、信访维稳村社共治、强村富民村社共富等,为偏远乡镇党员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截至目前,该模式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700余件、服务受众6400余人次,切实解决群众“来回跑”“耗时长”等难题。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多彩卷”
“在景宁,无论是招商引资、基层治理,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会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去,促进新和的发展。”
前不久,15名新疆新和干部在景宁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岗锻炼。这批基层干部年纪在30岁至40岁之间,既有扎根一线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有基层技能型干部,还有乡镇(街道)的党政正职,正是各组织当中的中流砥柱。
他们深入景宁红星街道、鹤溪街道、大均乡以及澄照乡的各村(社区),有的加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有的参与“大搬快聚”工作,助力群众实现“安居梦”;有的参与机关党建工作,学习先进工作理念……
为了帮助新和干部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两地组织部、党校多次沟通协调,优化挂职方案,精心挑选挂职村社,安排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帮带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全力帮助挂职干部学到“真本领”;组织党校教职工与新和干部一起参加集中学习、工会活动等联建活动,丰富新和干部的学习生活。
丽水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选派这些爱学习、有想法、干劲足的年轻干部来丽水跟岗锻炼学习,能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提升新和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推进中华民族一家亲作出“丽水贡献”。
民族团结之花,在畲乡越开越鲜艳。一直以来,景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以实施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为载体,让民族团结之花“竞相开放”。
景宁以“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为核心,通过打造“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志愿服务队”等载体,将民族团结工作嵌入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中。
如深垟民族村依托“多肉+畲寨+旅游”模式,建成多肉“石榴红共富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多肉庭院经济”。此外,全县培育了34个“石榴红”品牌,包括“金坵石榴红家园”“民族巾帼共富工坊”等,形成覆盖全域的民族团结示范网络。
创新教育实践,景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全过程。景宁红星小学与新疆新和丽水小学进行“云上”互动,开展“童心对对碰”活动,以喜闻乐见、有形可感的活动形式深化跨地域文化交流,加深学生们感悟与理解。
景宁立足浙江(景宁)民族干部培训中心,举办民族乡村振兴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2024年,该中心承接了西藏、新疆、福建、广东等地培训班9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4700余人次,成为向全国民族地区展示景宁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全国民族干部培训事业发展积极贡献“景宁元素”。
景宁还以文化建设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搭建“民族+文创系列”“非遗+旅游”等平台,做精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连续举办16届“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高标准建成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山哈大剧院,打造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
安全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石。去年5月,浙江颁发首批“安全发展鼎”,景宁喜夺铜鼎。近年来,景宁紧紧围绕“除隐患、防事故、保平安”目标,全力巩固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连续20年未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安全事故、自然灾害,连续5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这尊沉甸甸的“安全发展鼎”,凝结着全县上下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既是对景宁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的生动体现。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启新程。新起点上,景宁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精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