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红十字北斗救援队是一支纯民间两栖综合性应急队伍,自2013年成立至今,历经风雨洗礼,逐渐从一支小规模的登山队成长为拥有众多志愿者的大型救援组织。目前有一线主力队员65名,志愿者232名,其中党员23人,是龙泉市及周边地区不可或缺的社会救援力量,累计实施应急救援700多次,打捞溺水遇难者遗体60余具,服务时长76000多小时。
队伍以守护龙泉市群众生命与健康为己任,坚持“预防为主,救援为辅;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北斗宗旨,全体队员上下齐心,共同打造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技能型高资质的救援力量。队伍现设秘书处、财务处、特勤中队,水域中队,山地中队、防溺水志愿队、医疗组、宣传组等八个工作小分队,制定学习、评估等工作制度,明确各自职责,严格队伍管理。
十多年来,队委会十分注重队员的技能培训,自筹资金340多万元,建成龙泉市首个集水域救援、山地救援、森林防火、战伤救护、地震救援、建筑物倒塌、无人机等救援课目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配备水域救援艇、救护车,山地攀援设备等专业化精良装备,为确保圆满完成每次工作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龙泉作为瓯江的发源地,域内河道蜿蜒,水流湍急,暗涡遍布,水域安全风险较大,汛期溺水、洪水、山体滑坡等险情频发。每一次险情都是对生命的威胁;每一次呼救,都是对救援的考验。龙泉市红十字北斗救援队水域救援中队,一股在激流中淬炼、在危难中冲锋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每一次接到救援任务,总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们深知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逝去,因此十年如一日坚持“快、准、稳”的救援原则,在激流中书写着无畏的篇章。
2022年6月20日,龙泉突发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库坝开裂,河水暴涨,龙泉多地告急!北斗队员冒着齐胸深的洪水,成功转移126名被困群众,其中包括多名学生,他们的身影,成了暴雨中最坚实的“生命之舟”。2024年6月14日,因洪水裹挟的垃圾堵塞在建桥梁,随时可能引发坍塌,队员们钻入狭小的桥洞,徒手清理一吨多垃圾,最终化解险情,解除桥梁危险。2023年一天晚上九点,三个工人在榴溠州水上便桥骑三轮车不幸入水,救援队第一时间紧急救援,化险为夷……
成功救援案例不胜枚举,每一次紧急情况,队员们都以博爱为怀,舍生忘死;北斗为名,淬炼侠骨;以救援为止,守护平安,一次次化险为夷,保护了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龙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生动概括了当地以山地为主特点,龙泉的山是美丽的,也是险峻的,境内一座座山峰高耸入云,孤傲且冷漠。村民是最知山性的,可山有时也会翻脸不认人,会把最熟悉它的子民吞进肚子,2023年冬天那个走失的村民,在山沟里与黑暗对峙了四个钟头;游客来龙,兴高采烈背着五颜六色的行囊,忘情地欢叫,却不知自然在暗处冷笑,2024年7月,外地驴友进入石马垄峡谷,惊奇着石马垄峡谷水的清澈,一脚踏空,便做了自然的俘虏;2024年10月,国庆假期救援队在黄茅尖志愿安全执勤,黄茅尖的夜是美妙的,也是黑暗的,三个走失的驴友,在黑暗里像无头苍蝇般乱撞……
龙泉市红十字北斗救援队接到救援电话,紧急集结完毕,急救先锋来了,他们不着华服,沉默是金,险情研判、制定方案、救援部署、网格锁定、痕迹固定、动态复盘,一气呵成,迅速展开空中、地面地毯式立体排查,总是能在村民、游客恐惧无助的时候送去红色的灯光,生的希望,这抹红色不张扬,不喧哗,只是静静地守在那里,像山间的一簇杜鹃,像傍晚的一缕霞光。
2019年5月18日,榴槎州正在筹备“宝剑小镇”房产发布会,温州媒体的器材被洪水冲走,价值120余万元。接到求助后,北斗队员驾驶冲锋舟,一次次潜入水域,在湍急的水流中搜寻15公里,最终成功打捞设备,挽回70余万元巨额损失。2021年9月12日至15日,全程为龙泉市天下龙泉沉浸式大型演出活动安保,每天晚上演出灯光区、船只行进区、演出区14个点位,21名一线队员齐上阵,每天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5小时,服务总时长超420小时。2022年3月22日,参加浙江省2022年春季新兵欢送暨“从戎之剑”赠剑仪式活动安保,对活动现场进行全方位疫情防控消杀。2022年6月18日至22日,派出114人次参加龙泉市2023年“迎亚运 奔共富”端午龙舟文化旅游活动安保障,服务时长912小时。2023年5月21日,派出6名精英队员带着2艘救援橡皮艇,1台无人机参加2023八百里瓯江(丽水)山水诗路桨板比赛保障任务。2025年3月22日,派出队员28人,为“山海同源,节水同行”浙江五城联跑(龙泉站)节水主题宣教活动安全保驾护航,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队员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一次次完美地诠释了入队时“保护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誓言,工作得到主办方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