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朱书记带头种植新品种西瓜30亩,今年全乡一起种,面积扩大到了300亩。”最近,青田海溪乡石垟巷村党支部书记朱光祖在抖音号“朱书记在路上”更新了一期视频,获得不少网友点赞和评论。
去年开始,在乡政府和县农业部门牵线搭桥下,朱光祖尝试种植西瓜。为节省开支,他自己挑肥下地,并起早贪黑除草。值得一提的是,从种瓜第一天起,他还通过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种瓜日常,其幽默风趣的表现力让他积累了不少粉丝,几个月下来大家一起帮着“云种瓜”。
“由于种子好、土质佳,加上原生态无公害种植,我们的西瓜还一举获得了‘2024浙好山地蔬菜’金奖。”朱光祖说,为了真正让“金奖西瓜”成为“共富金瓜”,乡里还成立了西瓜“共富工坊”,带领更多农户加入到种瓜队伍中。
据了解,地处青田西北部的海溪乡,位置较为偏远,境内96.3%的土地为基本农田,是一个传统农业乡,同时也是当地典型的“矛盾多、产业弱、增收难”山区乡。但自开展培养技能型干部以来,海溪乡通过制定技能清单,将短视频制作列为全体干部必修技能,开设了平安建设、粉干制作、葡萄种植、稻米培育与西瓜栽培等五大特色选修课程,逐步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层次技能培训体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像朱光祖这样的技能型乡村干部。
“以前干部怕下乡,群众见干部就‘告状’;如今干部驻村头,乡亲追着学技术。”海溪乡组织委员陈玲玲坦言,现在海溪干部每天都很忙,白天忙工作、拍视频,晚上剪片子,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卖农特产,已成为海溪干部工作的“新常态”。
为了强化短视频制作培训,海溪乡还专门组织年轻干部前往金华菜鸟直播基地、义乌百度AI直播基地等专业机构进修,系统学习视频剪辑、AI数字人等实用技能。截至目前,海溪乡已有20余名乡、村干部参与170余条短视频拍摄,开展直播10余场,打造了“朱书记在路上”“海溪正能量”等5个IP账号,全网播放量超500万次,带动上百名农户人均增收1.5万元。
“我们希望以技能提升为杠杆,培养既精通农业生产又擅长市场运作的干部、农户,切实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构建从‘增技’到‘增收’的良性循环。”陈玲玲介绍,当下,海溪乡正谋划打造乡土专家特色IP,重点挖掘粉干师傅、种粮大户等具有海溪地域特色的农户,通过短视频内容创作、直播带货等形式直接参与到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不断开拓“流量变销量、技能成效能”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