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丽水要闻
山区开放拓新局——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5年综述之五
时间:2025-07-17 10:0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北京直飞丽水只要两个半小时,相当于从丽水到杭州的车程,非常方便。”7月15日,京津冀招引中心负责人任煜告诉记者,近期咨询航班时刻、对接考察行程的企业明显增多。机场通航后,丽水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也将汇集更多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

7月18日,丽水机场将迎来投运的历史性一刻。届时丽水将迈入“国内3小时”交通圈,3小时航程可以覆盖北京、上海、深圳、贵阳等全国重点城市,全面联接国家发展“大动脉”。

从“高速时代”到“高铁时代”,再到即将开启的“航空时代”,25年来,丽水以“开山门”打破地域壁垒、以“开脑门”解放思想桎梏,一步步实现了从建设大交通到融入长三角,再到迈向高水平开放发展的精彩跃升。

交通赋能 老区腾飞

“交通改善了,丽水可视为昆山”。25年来,丽水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浙西南交通版图上刻下了一次又一次飞跃的印记——

2005年12月23日,金丽温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12月26日,首趟高铁飞驰电掣般驶入丽水站;2020年9月27日,衢宁铁路运营通车;2024年12月25日,瓯江首条温丽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瓯江海河联运迈入了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时代……

在交通先行战略的指引下,丽水相继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康庄公路村村通,建成金丽温铁路和衢宁、金台铁路,复兴瓯江航道,建成丽水机场,实现从“高速时代—高铁时代—航空时代”三级跳。

畅通的道路、流动的人员,带来区位要素之变,也不断推动沿线经济的转型升级。全国首个“高山蔬菜盒马村”落户景宁东塘村,浙西南的农产品当天下午便可送达杭州、上海等地,晚上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陆运、水运兼备的青田县腊口镇,落地爱玛集团投资20亿元的“超级工厂”,今年底可实现15亿元产值,2026年有望达到50亿元产值……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彻底改变了丽水“穷在山上、困在路上”的命运,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2000年137亿元增加到2024年2181亿元,近三年GDP占全省比重年均提高0.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均跻身全国地级市前40位,在20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

丽水机场的通航,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悉,首期将开通丽水至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深圳宝安、贵阳龙洞堡等航线;冬春航季后,争取新增通航武汉、重庆、成都、青岛、哈尔滨等航点,力争全年开通10条及以上航线。

“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重点城市,与丽水的航程都将保持在3小时以内。”丽水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机场通航后,丽水将迈入“311”综合交通圈,即实现“国内3小时、省内1小时、市内1小时”全域畅联。不仅极大缩短丽水与全国重点城市的时空距离,更意味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周转效率将迎来质的提升,为城市开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山海共融 开放图强

对山区而言,对外开放是打破地理阻隔、激活发展潜力、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多年来,丽水闯出“山门”求发展,敞开“脑门”谋跨越,坚持跳出丽水看丽水、放眼全局开新局,借势借力不断开创开放发展新境界。

2019年浙江·丽水(上海)周推介会上,丽水山耕农产品吸引众多关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在丽水召开,41个成员城市共同出席、共谋发展;长三角十城联合举办文旅大惠民活动,丽水诚邀长三角游客共赴江南胜地体验年味之旅……

近年来,丽水坚定不移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主动融入长三角,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全力建设山区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区。2021年—2025年5月,累计从长三角区域引进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50个,合同投资总额2387亿元。

靠山而生,向海而行。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实践,山海协作工程为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丽水甬莲智能制造产业园以“飞地”模式打造甬丽“科—产—城”融合枢纽,引进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企业353家,创成丽水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太湖—庆元“产业飞地”,引进投资120亿元的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丽水首个“科创飞地”杭州丽水数字大厦,成为高端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和产业孵化的“桥头堡”……

自2002年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以来,丽水与结对地持续完善机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协作。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共建10个山海协作产业园、30个山海协作“飞地”、70个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这些协作成果,让丽水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在区域协同中收获了更多发展机遇。

目前,丽水已与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建立市级结对关系;9县(市、区)、丽水经开区与省内7个市的24个经济强县、5个开发区结对全覆盖,实现重点乡镇、学校、医院全面结对。2022年,宁波、丽水在原有山海协作结对关系基础上叠加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关系,以更大力度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

通途联贯 联接世界

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酒佳酿,感受不同风情的咖啡文化,体验全球时尚的生活方式……对参展者来说,每年的侨博会都堪称一场全球好物荟萃云集的盛会。2018年以来,青田已举办六届侨博会、四届咖博会,累计吸引来自7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外籍参展商、4800多家境外企业、2万多名采购商参展。

随着“青田洋货”品牌的不断提升,青田除了设立保税仓,还打造了侨乡进口商品城、世界红酒中心、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等“十大对外开放平台”,让“全球买、全国卖”进口首达在青田成为现实。

丽水是著名侨乡,共有47.3万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丽水紧扣“产业引育、创新合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策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链接全球资源,深入实施新时代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畅通“丽水经济”与“丽水人经济”双向循环。2019年—2025年6月,共促成127个涉侨项目招引落地,总投资额448亿元。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市商务局、丽水海关等20多家单位组建跨境电商服务联盟,创新打造跨境电商服务品牌,助力企业跨境出海。今年已举办近20场资源对接会、主题沙龙和平台招商推介会,孵化跨境主体30多家,服务企业400多家次。

莲都政企联手打造“平台+跨境电商+直播”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面向全市重点孵化丽水山珍、龙泉青瓷、云和木玩等本土农特产品、手工艺品跨境品牌,并通过“海外华侨站点+国内直播基地”双线联动,构建全球卖货网。

丽水企业则主动锚定“一带一路”机遇,以“出海抢单”的果敢魄力打通国际物流动脉。全市130多家企业组团参加第137届广交会,累计实现意向成交2646.49万美元;云和木制玩具企业“抢滩”海外银发市场,千余款老年产品“破圈”出海受热捧;全省首本鲜苔藓“护照”落地丽水,鲜苔藓订单跨山出海……

从通江达海、航空圆梦的交通蝶变,到山海共融、联接世界的开放合作,丽水以奋进25年的坚实足迹,在浙西南大地书写了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