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超市开在文化礼堂里还是头回见,真新鲜!”昨日,在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文化礼堂内,一批批游客被眼前的“簸箕超市”吸引,纷纷开启“买买买”扫货模式。超市管理员毛岩花介绍,销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6000多元进账。
作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溪头村虽游客众多,但如何把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一直是溪头村村“两委”思考的重点。今年,村“两委”结合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工作,通过“农户+村集体+平台”模式,创新打造了“簸箕超市”土特产集中售卖平台。目前,65户村民的青瓷、香菇、蜂蜜、茶叶等50余种优质土特产,经村集体统一收购、分级包装后在超市品牌化销售,提升了销售组织化程度。
“村民产品验收合格即可进场,我们只收取水电费和必要劳务管理费,其余收益全额返还农户。”毛岩花介绍,村“两委”安排专人每天检查农产品质量和包装规范,还与SC认证食品企业合作,对部分产品实现标准化代工生产,每包标注生产者姓名,实现质量可追溯。
这个被称为“簸箕超市”的地方,因货架是竹编的簸箕而得名,选择家家户户都会用的竹编簸箕,既有乡土创意,又传递了绿色环保理念。同时,采用“诚信扫码购”无人售卖模式,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
自今年5月1日开业以来,“簸箕超市”日均客流量120余人次,总销售额突破4万元,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收益最高的人增收超4000元。“全村好东西集中卖,游客逛一圈就能把‘宝溪味道’带回家,太方便了!”村民张福萍满脸喜悦。
这个没有传统货架的“簸箕超市”,以独特的乡土气息和创新的运营模式,构建起“村集体搭台、村民唱戏”的共富格局,是以乡村运营为重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并成功入选丽水市改革攻坚典型案例。
“簸箕超市”将分散的农户力量整合起来,把本地丰富的土特产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有效增强了乡村产业动能,为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溪头村党总支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丰富农产品品类、优化帮扶代销机制,通过直播、电商销售等线上渠道,让农产品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