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2500472262052J/2025-43998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林业局(丽水市森林碳汇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俞豪锋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75号提案《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丽水是全省最大林区市,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生态公益林面积分别占全省的1/5、1/4和1/3,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丽水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空间。近年来,我们立足森林资源特色,紧抓“以竹代塑”“油茶保供”、林下经济发展等国家战略导向,优选笋竹、油茶、林下中药材三大林业全产业链扶持培育,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不断推动全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值达671.2亿元,同比增长8.8%。
一、关于推动林地流转,破解规模化发展瓶颈的建议答复
(一)创新林地流转路径。坚持以国储林、专项债、中央油茶奖补等项目为牵引全力推进流转,持续推行以股份合作为主导的林地流转模式,部署推进“一股份两平台”建设,搭建“股份合作+国资收储+平台交易”流转体系,并获批开展省级林权市场交易平台试点建设。2025年已累计建成村级林业股份合作社60家、县级收储平台9家、市级交易平台1家。重点选取莲都区峰源乡、缙云县胡源乡等乡镇作为试点,创新探索“整乡流转”林地流转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委托村集体统一经营等方式,引导分散林地集中流转,引入市场主体统一开发,实现林地连片经营。下步,我市将持续推广以股份合作为主导的林地经营权流转,总结现有“整乡流转”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国企经营、农户参与的林地规模高效经营格局,示范带动社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年度完成20万亩林地流转目标。
(二)优化林权流转机制。鼓励支持各地出台林地流转激励政策,推广庆元国储林“一年一兑现”模式,明确收益分红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和林农参与流转积极性,其中,龙泉、青田、缙云、景宁等地已出台相应政策,莲都、遂昌已拟定待发文。支持引导迁出区林农参与林地流转,推动原有山林等生产要素通过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流转,鼓励林农通过入股、委托管理等方式获得稳定收益,进一步实现资源变资产、林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截至7月11日,全市累计已完成林地流转17.06万亩。下步,我市将进一步探索林权流转保障机制和市场化交易通道,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权交易机制,引导林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实现社会资本与农户“双赢”局面,加快林区共同富裕步伐。
(三)构建规模发展体系。优选连片流转林地,结合林业功能定位、经营方式和市场需求,探索打造可供市场主体“拎包入住”的林业标准地,启动编制五大类型林业标准地建设指标体系,分类开展龙泉、庆元、遂昌、景宁笋竹,青田油茶,缙云林旅融合,莲都、松阳林下经济、云和林业苗圃等林业标准地建设,进一步促进林业生产要素高效配置、顺畅流动,已完成林业标准地建设1.14万亩。下步,我市将出台林业标准地建设工作指引,指导各县(市、区)打造相对连片500亩以上林业标准地示范点位至少一片,提高产业项目招引成功率。
二、关于夯实基础工作,加大产业化支持力度的建议答复
(一)打造产业平台。集中政策、试点、项目等资源要素,创新林业“共富园区+共富工坊”发展模式,指导各县(市、区)打造“一县一特色”的林业产业共富园区,在加快推进林业高效基地培育和林区道路建设基础上,重点破解林业产业加工体系不完善的短板,如在龙庆遂景布局建设集蒸煮、烘干、碳化于一体的竹初加工小微园区,逐步形成“竹木材物理分解点+初级加工小微园区+成品精深加工企业”的三级加工体系。同步推进建设笋竹、油茶、香榧、林下中药材、箬叶、苔藓、林旅融合等7大类型的共富工坊。目前,全市建设竹木类小微园区10个,已落实9个林业共富园区建设,建成118个林业共富工坊。下步,我市将进一步聚焦林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推动年度建设林业高效基地12.8万亩,新改建竹林道路100公里以上,新增竹木材物理分解点10个,年内推动投入运营遂昌竹产业共富园区,新建3家初加工小微园区。
(二)积极争资争项。持续深化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加大林业领域谋项目、争项目、干项目的力度,精心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引导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有序投入林业建设,形成全市“百亿级”林业项目大投资、大建设格局,有效带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我市新争取重大项目8个,总投资63.1亿元,争取资金48.8亿元,项目数和资金均列全省首位。下步,我市将继续深入研究分析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向,适时启动新一批项目申报,推进实施6个10亿级在建林业大项目,全面增强“林业振兴”动能。
(三)优化营商环境。设立市级项目招引服务专班,依托林业标准地、林业园区等建设基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力度,强化企业问题全流程跟踪闭环机制,为“引进来”营造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聚焦油茶、笋竹、林下经济、国储林等重点领域,摸排林业各类龙头企业、行业头部企业等重点(意向)招引企业线索,绘制形成林业全产业链招商地图。通过市县合力积极对接企业,全力开展招引工作,激发产业活力。今年来全市已成功招引落地亿元以上竹木精深加工项目5个。下步,我市将紧跟“以竹代塑”“油茶保供”、林下经济发展等国家战略导向和市场需求动态,进一步聚焦林业产业细分领域,策划包装更具吸引力的“小而精”“新而特”项目,吸引更多林业龙头企业落户丽水。
三、关于增加科技投入,拓展品质化发展道路的建议答复
(一)构建产学研协同体系。持续加快产业创新,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合力支持我市林业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攻关,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逐步将我市林业资源转化为科研资源、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增收。2025年5月,我市与国际竹藤中心正式达成“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落地“国家以竹代塑创新研究院丽水分院”“国际竹藤中心丽水培训基地”,合作共推丽水市以竹代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下步,我市将紧抓“以竹代塑”政策机遇,深化与国际竹藤中心合作,进一步导入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全力推动我市与国际竹藤中心深化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等多方面合作。
(二)实施品牌强林战略。扶优扶强我市笋竹、油茶、林下中药材等林业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企业加入协会,鼓励会员单位不断研发黄甜笋、黄精养生茶、山茶油护肤品等新产品,建立授权产品检测监管机制,严格把好质量关。支持各县(市、区)、林业企业创建自主品牌,进一步打造“丽水山耕+县域产业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林业品牌矩阵,推动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目前,“丽水山耕”品牌会员中从事林业产业相关的企业69家,“龙尚竹”“青田青”等县域品牌名号逐步打响。下步,我市将加强与农投集团横向对接,将笋竹、油茶、林下中药材等系列优势林产品列入“丽水山耕”品牌提升计划中,借助山耕市集、山耕选品、山耕家宴等“山耕”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赋能林业产业发展。
(三)拓展产品宣介渠道。积极构建全域宣介网络,开展全渠道营销,打造天猫、抖音等营销矩阵,推动“丽水山耕”授权优质林产品累计进驻盒马等20余家大型连锁商超,销售覆盖长三角九个重点城市。组织林业企业、生产经营大户“走出去”,积极参加义乌森博会、侨博会、竹博会等高水平专业展会,集中展示丽水市优质林产品,有效拓宽国内外市场渠道。如青田县在长三角核心区域开设山茶油旗舰店,打造古树山茶油、有机山茶油等特色产品,并推动油茶产品跨洋出海,进一步拓宽海内外市场。下步,我市将持续深耕现有优势,用好森博会、侨博会等宣介平台,强化展前策划、展中推广与展后跟进,最大化展会引流、洽谈与转化效益。同时加大林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带动拳头产品研发、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与品牌推广,力争打造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大单品1个、超1000万元的大单品2个。
感谢您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绿化和改革发展处 李雪姿
联系电话:0578-2188052
邮编:323000
丽水市林业局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