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应急管理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11332500MB1647295F/2025-44032 文号 丽应急〔2025〕20号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5-07-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08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31 09:43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应急救援处

陈林军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低空经济助力应急救援领域创新升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局结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消防救援支队会办意见,认真总结理近年来我市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谋划,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应急、发改、公安、交通、消防、卫健和丽水市交投集团等部门在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低空经济,拓展救援领域过程中,结合我市山区城市、自然灾害频发、应急救援需求较高等特点,以航空救援任务为牵引,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编制规划、基础设施和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探索开辟低空领域应急救援通道,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编制发展建设规划

一是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为统筹推进丽水民航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结合丽水山区实际,聚焦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产业创新能力、拓展低空场景应用、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等重点领域,编制了《丽水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二是编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为科学指导丽水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市发改委结合丽水山区实际,聚焦响应快速、覆盖范围广、平急兼顾、集约共和辐射周边等重点,编制印发了《丽水市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 三是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起草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民用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规范》,规范了民用无人机有序高效开展救援任务,该项地方标准近期将会正式印发。

二、开展航空救援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全省“1个主体运行基地—4个区域备勤基地—N个临时起降点”三级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布局,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建设。

(一)直升机临时备勤和起降点建设

1.建立直升机临时备勤点。市应急局对照直升机驻防备勤基地建设基本要求,通过专家实地勘察,选择了云和、青田、开发区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点位建设直升机临时备勤点,为节假日和重点时期驻防备勤、森林火情和台汛险情处置提供地勤保障服务。

2.建立直升机临时起降点。目前我市已建成直升机临时起降点51个,点位主要分布在救援训练中心、旅游景点、医院、基层避灾安置场所等区域,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直升机临时起降点网络。

(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健全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市应急局会同市发改、民政等部门积极谋划建设我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目前已建成8300㎡物资储备库并投入使用,储存了防汛防灾、森林灭火等种类物资装备和器材50492件(台),为灾害事故处置与救援的应急物资装备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开展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组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

市消防救援支队根据低空应急救援特点,一是选拔精干力量组建地面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全力打造“空地一体”救援体系,为低空经济助力应急救援领域创新升级注入新质战力;二是建立空勤救援专业分队1支,队员7名,累计开展飞行训练200小时,并在支队(缙云)培训基地设置停机坪,具备救援、前投送等保障功能。

市卫生健康委统筹组织全市30家部门单位组成全国首个地级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十二支航空医疗救援队,依托上海瑞金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两批培训航空医疗救援队员106名,执行航空医疗救援70起,全域打造“空地一体化”山区医疗急救体系。

市应急管理局依托云和县社会应急力量蓝天应急救援队—组建森林防灭火机降救援队,结合省应急航空救援中心直升机在云和备勤点驻防时机,积极开展人机协同训练,先后组织100余人进行了空中观察员业务实操和机降、医疗、消防救援等科目的培训,参与协助机组人员进行吊桶、绞车、投送物资和人员转移等科目训练,通过培训,使云和蓝天森林防灭火机降救援队初步具备了人机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组建无人机操作应急队伍

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积极将无人机应用纳入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目前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配备各类型无人机35架(涵盖侦测、照明、抛投、喊话、红外等功能),通过自建、部门共等形式布点无人机机巢16处,开展无人机飞手取证培训,目前持证飞手共90人,所有飞行任务均由队伍内部通信岗位人员随警保障,仅2024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无人机累计飞行3000余架次,协助处置火灾800余起,应急救援300余起,参与大型消防综合演练20余次,累计开展消防重点单位、不放心场所等区域三维实景建模900余家无人机的应用在助力消防救援人员科学决策、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劳务派遣和无人机生产企业联动互助等方式组建无人机操作专业队伍,为突发事件处置和日常应急工作中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全市应急部门无人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无人机操作保障水平。

公安部门坚持科技赋能,科技公司联合研发无人机山区搜寻设备,通过将手机信号搜索设备与无人机结合,在目标区域按智能规划路线搜寻,精准定位失联人员手机信号,充分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视野开阔、空中信号传播效率高等优势,大幅提升山区搜救效率

同时,为了规范无人机操作管理,公安部门积极建立全市政务无人机数据库,做到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实现“关键时期全市调度”,同时加强无人机飞行许可审批、解禁等方面管理工作,确保无人机空域管理规范有序。

四、下步工作谋划

按照“全灾种、全盖、全天候、综合性、高水平”的要求,我局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我市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队伍和装备等方面建设,不断推进航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高质量建设综合型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力争达到以100公里为覆盖半径,10分钟准备、30分钟内到达的投送能力,具体谋划如下:

(一)加强空中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推进消防部门无人机保障队伍建设,配备配齐侦察图传、测量测绘、通信中继、大载重物资投送、系留照明等类型无人机,持续深化低空技术的应用研究,强化无人机在山岳、水域、化工、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等特殊救援场景下的应用,开展无人机与消防高喷车联用、无人机物资投送、快速侦查、建模制图等无人机救援战法研究。加强空勤救援专业分队处突能力建设,组织全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空勤救援专业分队联训联演,提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航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二)推动无人机应用创新研发

一是统筹协调消防、公安、发改、交通等部门和无人机制造厂商进行双向互动,形成“需求-研发-论证-装备-实践”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满足各类应急救援任务实际需求,将需求重点聚焦机身轻、灵活组装拆卸、增强续航性能、提高高温火焰耐受性、增加载重、提高抗风性能、提升抛投精度等方面,研发集侦察、预警、图传、装备投放、灭火剂喷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模块化无人机;二是与容祺科技公司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选取复杂环境下中小型无人机集群系统作为研发方向,通过复杂环境高稳定飞行控制系统(单机)让无人机参与风险研判与应急处置;通过不同的系统集成方案对多源融合识别感知与定位导航让风险图像信息完成智能化风险评判;无人机集群调度和轨迹规划系统(多机与环境)与支持多机协同吊装智能化载荷系统(多机与载荷)进行优化整合,富集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进行跨域协同作业,提升协调搜救作业效率。

(三)强化低空应急救援响应能力

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特别是加强空地一体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基于119接处警系统的低空救援挥调度平台,提升无人机、机巢等低空设备的快速响应和精准调度能力,解决灭火救援先期侦查慢,战斗预部署慢、动作展开慢等系难题,制定区域无人机保障分队建设标准、响应机制,考核评价指标等指导意见,深入研究不同灾害类型救援现场多类型无人机的携行标准和协同作战行动指南,规范现场无人机指挥和作业流程,提高整体救援效率和科学应对复杂灾害事故的能力。

(四)开展应急救援队伍联合训练

充分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统筹职能,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开展航空救援联合训练。一是开展空地联合训练。充分利用直升机进驻备勤时期,组织开展空中观察、队伍机降、绞车救援等人机协同科目训练,提升队伍遂行航空救援任务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无人机操作队伍技术和赛事交流活动。开展无人机技术交流和比武竞赛通过交流和竞赛,推动全市无人机操作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向高水平方向发展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与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五)提升应急救援指挥调度效能

下一步,依托丽水市交投集团开发的低空经济飞控服务平台,协同军地救援力量建立“专业救援队+社会救援队+专家智库”的“三维聚力”模式。通过“专业队的技术硬核、社会队的基层渗透、专家队的智力支撑”深度融合,建起“全灾种覆盖、全链条贯通、全要素联动”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将传统的“政府单一主导”转变为“多元共治”,真正实现了防汛防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范式变革。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7月16

联系人陈忠联系电话:2070056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