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部门动态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丽水 60余名央媒省媒记者探寻丽水绿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5-08-10 11:2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盛夏的丽水,迎来一群特殊的“探绿者”。8月9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日报等中央及省级媒体组成的60余人记者采访团,深入青田与缙云的山川村落,用笔和镜头捕捉绿水青山间跃动的发展脉搏。

在青田县季宅乡的油茶共富工坊展厅,油香裹着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光明日报记者刘习对造型各异的山茶油手工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深入了解了油茶果的蜕变之旅——从传统食用油到精致手工皂的全链条生产。工坊内,看着一块块印有“青田治皂”字样的文创皂正在工人指尖翻飞间脱模成形,刘习不禁为山茶油与文创的奇妙融合让“浙南油库”老招牌焕发新生机频频点赞。

中国青年报记者袁野则对季宅乡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赞叹不已:“通过农业生产中固废循环利用,青田真正实现了农业固废饲料化、肥料化,协同推进了降碳、减污、扩绿。这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实现了变废为宝。”

青田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浙南油库”之称,季宅乡则是“浙南油库”主产区和核心区。“去年我们新建了5800平方米的油茶共富工坊和林事服务中心,收购油茶果280万斤,实现产值近千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青田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吴忠民介绍。

缙云有3000多个因采石活动而形成的岩宕,当地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方式改造为露天书房、户外展厅和大型舞台,作为从“遗忘空间”到“旅游资源”的案例,入选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岩宕书房获评“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从曾经的废弃矿区,到如今游人如织的生态空间,缙云生态修复活化利用案例令人民日报记者窦皓感触尤深:“这次来缙云给了我双重震撼,一是化‘生态伤疤’为百姓共享的绿色空间,二是以景村融合真正实现‘兴村富民’,堪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的鲜活案例!”

缙云仙都街道鼎湖村,景村一体、风光秀丽。采访团走进“仙都之窗”主题馆,观看一幅幅照片、一个个视频,并与当地民宿业主、村干部、文化特派员面对面交流,深入采访当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走出的“生态+文化”特色发展共富之路。

记者采访团成员们表示,要将丽水大地上生态富民的鲜活样本、美丽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浙西南大山深处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更加生动地诠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据了解,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全方位展现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来取得的精彩蝶变和历史性成就。